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海警学院举办群众性科普讲解大赛
用各种方法把科学讲给你听
王世卓 本报记者 张 强

    “有‘海上名捕’之称的反潜机靠什么来搜索潜艇?”“‘飞鸽’仿生无人机的空中侦察最远距离是多少?”“作为舰艇‘隐身衣’的雷达、光电、声呐和磁特性隐身技术各有哪些特点?”近日,海警学院举办群众性主题科普讲解大赛,20名选手炫科技、普知识,同台竞技,阐释推介具有海洋特色、体现创新精神的专业知识,生动诠释科学的无穷魅力。

    “无人机执行机群协同作战、自动识别和分配打击目标等任务时,可作为僚机伴飞长机,相当于延伸的手臂和眼睛,必要时可作为诱饵掩护长机进攻或者撤离。”某系教员施维毕业于陆军工程大学装备保障专业,长期从事装备调配与保障工作。比赛中,他将无人机的应用原理和发展趋势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如何把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转化为通俗形象的生活常识,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山东海警局参训学员田淇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以《“材料之王”石墨烯》为题的演讲中,他借助科普微视频播放,为听众呈现了一道科技与美学融合的视听大餐。

    学员阎雨辰连续两届参赛。上届比赛中,他因讲述火神山医院中的负压病房获得二等奖。此次比赛,阎雨辰在讲解“机器蛙人”中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爆炸时代对科普讲解是一个挑战,因为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比讲解员少。我们只有了解的知识越全面、提供的视角越多元,对科学的诠释才能越接近于真实。”阎雨辰说。

    阎雨辰坦言,当讲解员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入时,他们的阐释才可能更丰富精彩。

    “解说的本质是以观众为中心的沟通交流过程,因此,除了应用新媒体作为辅助支撑手段传达科技魅力外,演讲者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的语言技巧、自然呈现的幽默感、现场互动和讲故事的能力,都将直接影响科普知识的传播质量。”某系教授战兵现场点评时说,举办讲解大赛的目的,就是要为科普爱好者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引领全院师生领略科技之美。

    记者了解到,科普讲解大赛于2019年首次举办,历次讲解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艺术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在拉近该院师生与科学距离的同时,也成为培育科研教学和创新发展的沃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