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五一”前夕,得知驻村工作队轮换,2018年选派的驻村队员准备收队,令当村百香果种植大户彭鸣智专门找到钟振清,当面表示感谢。别看老彭现在在村里种植百香果最多,当初驻村工作队提出在村里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的时候,他可是“冷眼观看”,甚至有些抵触。
事情还得从两年多前说起。
2018年10月17日,第五个“全国扶贫日”当天,作为广西科技厅派驻天峨县六排镇令当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钟振清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了离南宁400公里外的令当村。
令当村地处喀斯特高海拔山区,是天峨县1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九分石头一分土,碗一块,瓢一块,一个草帽盖三块”,村里山多地少,可耕作的土地零星分布。如何摘掉贫困帽,实现农民增收?“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打造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钟振清说。
在钟振清和工作队员全面摸清搞透村情特点、需求和优劣势的基础上,广西科技厅驻天峨县扶贫工作队决定以令当村为试点,采取“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技术路线,把培育发展产业、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于是,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20多位涉农专家多次到令当村现场“会诊”论证。
“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产业基础,令当村要重点种植常年蔬菜和特色蔬菜,选育‘短、平、快’的百香果和猕猴桃,蔬菜每月都可以收入,百香果每年都会有收入,猕猴桃持续收果长达15年之久。同时,加快发展高山果蔬加工产品,打造高品质高山果蔬品牌,逐渐完善产业链条,构建自我造血功能,真正实现产业扶贫,群众增收致富。”“会诊”之后,专家“对症下药”。
令当村是高海拔石山地区,村里祖祖辈辈没有种植百香果的先例。“种百香果?我看他们是为了推销和兜售百香果种苗的。”一开始,工作队发动大家种植百香果,彭鸣智和一些村民抱着质疑的态度。
“在高山地区发展新产业,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必须小心求证,从试验开始。”钟振清说。2018年,科技特派员为令当高山百香果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制定了“先试种、后推广”的发展思路,并在令当村9个试验点种植10亩百香果。
“要让村民改变以往的种植方式,引种新作物,就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他们看。”为消除村民的顾虑,令当村村党支部书记彭鸣景还与村里的致富能人成立令当村富民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高山百香果和猕猴桃。
“坐果率高、外观鲜亮、香甜饱满!”2018年年底,试种的百香果大获成功。一直在观望的彭鸣智坐不住了,主动跑去找驻村队员,要求种植百香果。在种植专家的种苗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彭鸣智2019年种植了8亩百香果,当年仅百香果就收入6万多元。2020年,老彭扩大百香果种植面积至20亩。
“令当高山百香果果实紧大、光滑,香气浓,风味佳,好果不愁销。”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老彭乐呵呵地说。如今,不仅自己积极种植百香果,彭鸣智还经常在村里的微信群提醒大家做好百香果管护,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
在后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令当村驻村工作队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全力打造“一弄菜(蔬菜)、二弄桃(猕猴桃)、三弄果(百香果)”产业科技扶贫连片示范基地。2019年,“令当三弄”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在产业的辐射带动下,2020年,令当村高质量地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令当村初步形成了产业科技扶贫‘3+3’模式,即采取三项措施: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农民自己干;实现三个目标:天天有产出,月月有收成,年年有钱赚。”钟振清说。
“新一届驻村工作队员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坚持科技兴农,推动令当村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接力乡村振兴。”新任令当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罗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