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
规划最佳学习路径、改善“题海战术”等低效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带来“课堂革命”
◎本报记者 吴长锋

    50%

    相关数据显示,应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不仅可以让孩子的重复练习量下降50%,回家作业时间降低32%,课外活动时间提升50%,而且还能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难的不是上课,而是改试卷,成百上千份的作文需要批改,耗时长、工作量大,但今年有所不同。”4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安徽省蚌埠市仁和中学采访,校长朱芳芳告诉记者,4月初举行的蚌埠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中,全市42所学校、约2万份试卷,首次采用语文作文智能评分技术,以人机双评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语文作文批改“减负增效”。

    按照“5+2”标准,蚌埠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这些意味着蚌埠智慧教育升级提速发展新时代的全面开启。

    智慧教育究竟智慧在哪里?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智慧教育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2019年年底起,蚌埠市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目前,全市800多所学校、6000多个班级,包括全市乡村学校,都已经实现了智慧课堂等信息化产品的常态化应用。

    在蚌埠二中,从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试题批改到错题订正,都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介入。蚌埠二中副校长钟铎介绍:“依靠智能批改技术,可以减轻教师作业批改工作量。教师阅卷后,统计分析功能还可以给出报告,指导教师精准讲评。”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蚌埠市的高三学生在进行最后的复习迎考。他们考前冲刺复习不用起早贪黑大量“刷题”,每天放学后,只需在智慧课堂学生平板电脑里,将老师推送的各科试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当天的复习任务就完成了。

    怀远一中基于个性化学习手册的深度应用,为学生构建学情画像,帮助规划最佳学习路径,改善“题海战术”等低效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目前,个性化学习手册已服务学校7000多名学生,为学生推荐了130余万道题目。

    相关数据显示,应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不仅可以让孩子的重复练习量下降50%,回家作业时间降低32%,课外活动时间提升50%,而且还能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学习兴趣。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际运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将给教育和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蚌埠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张丛军认为,当技术拥抱教育之时,其本质便不再是单纯地将“线下”转化为“线上”,更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盲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而是需要认真审视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情况。

    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专属个性化学习方案,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这正是智慧教育提供的新场景。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先后5次走进蚌埠二中,就智慧课堂展开研讨,并发表了智慧教育《蚌埠宣言》。

    未来智慧教育更加以人为本

    蚌埠市的智慧学校建设分为两大工程,“智慧学校达标工程”以及“因材施教提升工程”。

    “‘智慧学校达标工程’主要围绕六大建设维度,即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文化、智慧生活、基础环境,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主要业务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新模式,推动蚌埠市教育发展。”蚌埠市教育局总督学段元丽说。

    蚌埠通过建立全市因材施教智能数据服务中心,选取重点高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2020年12月9日,安徽省在蚌埠市召开了2020年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现场会。会议上公布了后方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做的第三方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当地老师、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

    在科大讯飞教育事业部副总裁王卓看来,未来的智慧教育,应该有3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即以过程评价支撑教学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

    “人工智能还可以助力教育公平,帮助农村地区的老师更好地获取资源、提升教学能力,而且还可以更深入地帮助弱势群体。”王卓说,比如,可以帮助听力障碍者“看见”声音,帮助视力障碍者“听见”文字。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也是任何时代教育的本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