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季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1年3月 |
字里行间
◎王 朋
最近收到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吴季研究员的新书《月球峰会》,一口气读完,感受颇深。也许很多人将它作为一个硬科幻故事来读,但我却感觉到这本书是在书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小说设想了一次由中国发起和主办的、在月球上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并将故事融入到了举办这次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小说与航天技术相关的各个情节,都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严谨性,甚至每一个技术细节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以确保其可实现性。小说的故事逻辑性也很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无法掩卷。如果作者不具有广阔的学术背景,丰富的航天经验,我想是无法写出内容如此厚重的作品的。
书中作者设想在50年后的中国,太空旅游已经成为常态,特别是由中国人建设的、位于月球雨海边缘上的月球旅店,已经发展成了拥有200间客房、能够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旅店。在那里,还有一个中国科学院的月球研究所与其相通,并租用了旅店的客房作为生活区。
故事就发生在中国邀请联合国安理会到酒店举行一次常规会议的过程中。一个滞留不归的外国青年给会议的安保带来威胁;一个国际行星地球党也在试图影响美国代表团队投票;两个恐怖分子还策划了一个“欺骗计划”,试图将运送美国代表团的月面飞船击落;就在这个关头,还有一个巨大的自然灾难将近……然而,所有这些困难和威胁都被机智的中国会议组织者,逐一化解和巧妙地规避了。
作为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工作的业内人,读了这本小说,我不禁为作者对未来载人航天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展望和判断惊叹。更为特别的是,作者希望在这个故事中探讨一个重要现象:人类大量来往于地球和月球之后,其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也确实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即当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以后,环境将对人类的进化产生影响。那么,如果我们都能够亲眼从那么远的距离来回望我们的地球家园,人类的观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其实,这些变化确实曾经被到过那里的“阿波罗”宇航员感受到过(2007年我参加国际空间大学高级研讨班时,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曾谈及这些感受)。他们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推动者。作者把这些人的观念变化,在小说中用成立于美国的一个行星地球党来展示,我认为也是有深刻用意的。
小说中所描写的月球峰会是50年之后的故事。到那时,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将会处在主角位置。这样安排的理由有二:一是技术实力,二是思想理念。
从技术实力看,当下的中国已积累了载人往返近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站、嫦娥探月等众多航天成熟技术。从思想理念看,作者对此做了恰如其分的展开,即那是一个坚持多边主义的中国,一个充当地球环境守护者的中国,一个体现着中国传统人文文化理念和特色的中国,最为重要的,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那是一个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的航天技术实力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秉承的理念,作者才赋予其带领人类走出地球摇篮奔向宇宙这个使命。
(作者系载人航天工程总体技术专家、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