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 爽
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第14位,是进入前30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指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为全球其他经济体提供了借鉴,有力推动全球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当日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内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超额完成“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预期目标。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国际上看,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面临巨大阻力,从国内看,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市场主体的数量稳步增长,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负责人毛金生介绍,一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05分。
据甘霖介绍,2020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在统筹协调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明确了年度工作要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落实,部门合作更加密切,区域协同更加高效。在法治保障方面,制修订了民法典、刑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规则、适应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行政执法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产品,开展系列专项行动,重拳出击遏制侵权行为。在司法保护方面,打击犯罪更加严厉,检察监督更加充分,审判质效显著提升。在社会共治方面,深化行业自律,落实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纠纷调解,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日益形成。在宣传传播方面,聚焦重点工作,通过发布报告、典型案例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形成声势影响。
甘霖表示,《报告》展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完善外商投资服务,发挥贸易平台作用,提高商事活动效率,投资贸易更加便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便利企业准入,便捷产品准入,简政放权更加充分;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格竞争执法,加强产权保护,执法司法更加有效;有效推行帮扶措施,持续提升注册、登记等审查效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务服务更加全面。
《报告》阐述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通过国际会议、论坛等形式加强多双边交流,促进理解共识;积极参与国际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跨境侵权假冒犯罪;参与制定、签署《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规则,全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毛金生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进一步严格、执法保护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据他介绍,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超过4.2万件,同比增长了9.9%。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40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2家快速维权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指导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高效运行,设立了10家地方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