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智能化工厂 受访者供图 |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成立,就对标先进区,实施“外向带动、内向驱动、特色推动”战略,明确产业定位,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在集约发展中“工业立区”。
——盛梦龙 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许 洁 本报记者 过国忠
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苏州还是无锡、常州,苏南的发展都已受到土地、环境、资源、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
用相关专家的话来说,“苏南在发展空间上,已几乎接近‘天花板’,解决这个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那么,进入“十四五”,该怎样突破发展瓶颈,靠什么吸引外资,如何提升自主创新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增强新一轮发展动力?
3月下旬,科技日报记者在苏南城市调研后感觉到,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相城经开区)的发展思路和推出的举措,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对标先进区,软环境上先行一步
苏州是世界的“水城”,相城区是苏州的“水乡”。这里是在苏州市区域调整中最新的市辖区之一。
与如雷贯耳的苏州工业园区以及创新实力强大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比,相城经开区无论是在产业基础上还是科创资源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相城区正式设区仅有20年,而相城经开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不到8年。
过去,相城区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层次相对偏低。相城经开区建设初期主要依靠乡镇企业,产业规模小、总量低。
如何追赶?
“相城经开区一成立,就对标先进区,实施‘外向带动、内向驱动、特色推动’战略,明确产业定位,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在集约发展中‘工业立区’。”相城区委常委、相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盛梦龙说。
相城经开区成立之初,在项目引进、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我们不拼‘硬件’拼‘软件’。在建设软环境上先行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树立当好‘店小二’的‘全程保姆’服务理念。”盛梦龙说。
多年来,相城经开区瞄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吸引了三菱重工、住友商事、瑞穗银行等一大批日本企业落户。
日本Whill株式会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专注于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出行的解决方案,2019年在相城经开区设立了中国区的研发中心和销售总部蔚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我们落户相城经开区后,政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解除了公司落地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问题,产品迅速拓展中国市场。”该公司亚太区总裁田也说,目前,我们已在中国15个重点城市完成了市场整体布局。
如今,相城经开区已成为全区产业强区的“主力军”、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开放开发的“主载体”和长三角“日资高地”。
融入“大虹桥”,重构“2+3”产业格局
2020年4月,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全国6个合作示范区之一。
该示范区范围覆盖苏州市相城区全域,中心区域为“一核两翼”布局。其中的“一核”,即中枢服务核位于相城经开区,占地6.5平方公里,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科创谷、江南梦、樱花园等城市功能区。
“建好中枢服务核,既是相城经开区独有的发展新机遇,更倒逼我们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因此,我们把实施产业新布局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盛梦龙说。
去年来,相城经开区结合中枢服务核建设,充分利用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关键节点的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提出了重点构建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先导的“2+3”产业格局的新思路。
为了尽快形成共识,相城经开区管委会专门举办一场名为《沪相拥抱——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下的产业新布局、新机遇》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就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总体背景、发展基础、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等进行深入阐释,全区上下快速形成合作。
用相城经开区经发局(招商局)局长吴晓莉的话来说,“我们要通过主动融入虹桥—相城一体化建设,打通转型发展堵点,重构产业格局中的难点,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我们还设立相城经开区(上海)产业创新中心,借助上海大平台为导入工业互联网产业优质资源提供更多路径。目前,已确定落地项目10余个,已注册项目5个。”吴晓莉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相城经开区以城市会客厅、中枢服务核、城市后花园“三城建设”高质量规划为引领,以着力打造“城市会客厅”为实施路径,加速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加速城市更新,不断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
盘活闲置地,建科创产业集聚区
走进位于康元路777号的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眼前前卫的办公楼、时尚的创新空间很难让人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设施陈旧、管理混乱的老旧厂区。
“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对低效用地再开发,整合闲散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动辖区企业转型升级。”相城经开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锐说。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将形成以高端医疗器械、医学人工智能、医疗检测服务及相关创新装备等为主的创新医疗科技产业集聚区。
如元路573号,曾经也是一片低端制造业厂区。今年初,相城经开区通过改造升级后,仅用了2个月,就将其变为兆耀科技园,已成功入驻智能制造、科技研发类企业5家。
“多亏相城经开区经发局帮我们做好了产业定位,现在入驻园区的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类项目,园区的收入也提高了,未来发展将更好。”兆耀科技园运营管理方负责人说。
类似这些老旧产业园区实现蝶变,为相城经开区吸引高精尖企业和人才积蓄了动力。
“我们正在以蠡塘河两岸为核心功能区,以重点发展‘楼宇经济’为主方向,构建‘1核2轴3廊4园’的长三角科创新中心,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科创产业集聚区。”盛梦龙说。
目前,依托阳澄湖国际科创园,已集聚包括蓝卓、盖勒普、琅润达、腾云数据、苏相机器人、盈数智能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商企业近30家,涵盖能源、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园”建设。
同时,以北京、上海等7个“飞地孵化器”为依托,成立“飞鹰突击队”,挂钩各大载体,主动“走出去”高效拓展项目源,将高质量人才和科创项目“引进来”,实现成功落地。
今年,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相城经开区率先对外发布《经开科创研究院所“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出台《经开科创研究院所专项扶持政策》,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研究院(所)有限公司,加速开展应用研究、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十四五”期间,相城经开区还将打造近100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新增5000套人才公寓,新增办公楼宇、科创基地等载体空间10个以上,争做长三角城市更新迭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