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三峡之子写忠诚
——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多替我回三峡看看。”这是您生前重病卧床最常说的话。

    您81年的生命定格在2020年7月24日。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坝区十四小区办公楼205室那盏灯,再也没能亮起。

    出长在淮河岸边,童年时的您见过洪水肆虐下万物不存的景象,立志要当水利工程师,水利报国。

    您如愿了。

    从事水利工作57年来,您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等现场全过程设计,并主持了“国之重器”——三峡工程设计及现场勘测、设计、科研工作。

    1994年,54岁的您被任命为三峡工程设代局局长,并被任命为长江委总工程师,负责三峡工程全部技术工作。从1994年到2019年的25年三峡岁月里,您几乎没有节日与假期。“大脑中除了三峡工程还是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几乎就是郑总生活的全部,甚至就是郑总的命。”您的同事说。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被称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

    自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以来,您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把一个个问号变成了惊叹号。在葛洲坝导流围堰和大江截流设计中,您提出“钢筋石笼”龙口护底方案,实现首次腰斩长江。

    随着三峡工程各项工作陆续结束,往昔热闹忙碌的办公大楼空空荡荡,您却不曾离开。三峡坝区一套简陋的工房——“三峡坝区十四小区4316号”,两间14平方米并没有相连的屋子,是您和妻子的家,你们在这里相守了26年。

    “把三峡工程搞好,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守一天。”您常说。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三峡工程是您治水生涯的巅峰杰作。您的生命早已和三峡大坝融为了一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