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为“核”戍边献芳华
——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
本报记者 陈 瑜

    记忆中,您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整齐无痕的外套或衬衫,您生于上海,16岁时独自赴清华大学求学,并从此与“核”结缘。

    在我国,提起核燃料与核材料专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您。您是一位谦和而执着的学者,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智者,您诠释了风度与才华的完美融合,也谱写了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料”传奇。

    1967年,您投身我国核事业的最前沿,毅然奔赴位于包头的二〇二厂。您说,学的就是核材料专业,所以到核材料厂是最对口的。

    您在二〇二厂一待就是50余年。几十年如一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您做到了。2001年,花甲之年的您临危受命,出任二〇二厂厂长。在那个“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您带领二〇二厂职工,建成了我国首条也是目前唯一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如今,这条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已安全稳定运行20余年。

    您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从求学清华到扎根工厂,从出国留学到当选院士,用执着与坚守成就了最美芳华,也达成愿望:“我愿一生从事核材料工作。”

    1999年,59岁的您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核工业企业科技人员中史无前例。大城市、大企业和国外的高薪聘请函如雪片一样纷沓而至,作为当时包头市唯一的一名院士,您依然选择留在那里。随缘素位,是您给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您说:“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买到的,人总要有点精神。”

    虽然已经离开,但您的崇高品德和学术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