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张小宾:扶贫又扶志 变深度贫困村为文明村
◎通 讯 员 薄晓岭 本报记者 朱 彤
张小宾邀情石河子大学专家来村指导拱棚种植技术 受访者供图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3月3日,当了3年驻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书记的张小宾,从北京领奖回来如是说。

    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干部张小宾扎根新疆疏勒县巴合齐乡喀克其村,把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驻村各支力量,实现了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自治区文明村。

    立足地域条件确立发展思路

    喀克其村地处南疆,人多地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

    驻村以来,张小宾紧盯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带领工作队秉持科技致富理念,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为喀克其村趟出了一条短期脱贫、长期致富的发展之路。

    针对村情,结合村里的脱贫攻坚规划,张小宾坚持“带着看,一起干,认真帮”的工作理念,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常态化全覆盖走访村民,每年组织村党员和村民赴兵团四十一团和临近村参观考察特色项目,让村民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调研后,张小宾发现喀克其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收益率低。他带领工作队与村干部作了市场分析,立足地域条件,确立了以“依托兵团、服务疏勒、打入喀什”的思路发展城郊经济,提出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动蔬菜、林果种植和小家禽养殖。

    2019年,工作队与企业洽谈达成订单协议,计划集中种植170亩豇豆。起初,村民很不愿意种植,因为既不懂技术又觉得太累。张小宾和工作队员逐人逐户做思想动员,邀请石河子大学专家来村里传授技术。村民不会搭豇豆架子,他挨家挨户带着村民干,带着村民除草、打药。

    张小宾和队员帮助村民申请扶贫资金建设日光温室,扩大拱棚蔬菜种植面积,还拓展联系蔬菜市场,采取订单式销售,实现双层拱棚每年每座收入2000元以上。

    3年间,喀克其村共建起育苗温室大棚2个,双层拱棚92座,蔬菜储藏窖22座,“小改大”工程整理土地170余亩,初步形成了“温室育苗、设施种菜、订单式销售”一体化的蔬菜发展产业链。32户贫困户靠种菜年均增收1500元。

    组织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工作队始终把转移就业作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张小宾提出,实现就业最根本的问题是提升村民就业能力。

    张小宾和工作队员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县、乡开办的美容美发、烹饪、建筑等培训班;围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林果种植、棉花种植等生产需求,常态化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协调石河子大学选派9批次20多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来村进行科技帮扶,培训群众4000多人次。

    经他牵线,工作队主动对结大型企业,争取就业岗位300余个。3年里,村里累积实现稳定就业150户256人,实现了贫困户一户一就业。工作队还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帮助村民申请“十小工程”(小代购、小超市、小理发店、小澡堂、小修理铺、小刺绣、小养殖、小餐厅、小电商、小建筑队)项目,17户村民实现自主创业。

    “在张书记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在疏勒管子厂务工,一年挣3万多元,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贫困户奥斯曼·艾依提说。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张小宾把脱贫攻坚工作与宜居环境建设、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带领工作队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0年喀克其村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如今的喀克其村,不仅实现了脱贫目标,更是在村容村貌建设、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文化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村民热孜耶·阿不力海提观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深有感触地说:“在党的关怀和各项惠民政策扶持下,在张书记和工作队及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我家种植了两个蔬菜大棚,养了牛和羊,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脱离了贫困。同时,通过安居房工程,我家住进了新房子,购买了家电家具,室内修了厕所和浴室,生活越来越幸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