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园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受访者供图 |
春寒料峭中,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拿山镇的九丰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农博园)内,不少植物早已“花枝招展”。这里集合了300多种珍奇稀特的蔬菜品种,立柱栽培、A字架栽培、螺旋式栽培等各种现代化的立体模式方式更让参观者眼花缭乱。
对革命老区人来说,这处农博园的意义不一般。
一方面,它是农业最新品种和现代技术的集合体,可年产高端蔬菜1500万公斤,年培育蔬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从而成为革命老区的“新名片”,并直接解决350人的就业问题,为1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它对外输出种植技术和栽培模式,让周边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为此,这里每年免费培训种植户2000余名,示范带动当地蔬菜种植5万亩。
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该农博园传授的“真经”种植,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可由2600元增长到10205元,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眼前,这处现代化农博园的崛起,与1500公里之外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有关。
2017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寿光市主动请缨,积极承担与井冈山结对帮扶任务;同年8月,井冈山市政府与山东寿光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在井冈山开建高科技农业博览园项目,并于一年后投产。
3年以来,效果不错。
去年11月底,全国科技系统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观摩学习了该项目,寿光市为井冈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得到科技部的认可和点赞。
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该项目是东西协作推进科技扶贫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的生动实践,对推动井冈山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全国农业扶贫协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全国“科技扶贫帮扶结对”大格局下,这只是寿光市科技局主动作为的一个侧面。
除了井冈山,寿光市还组织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人员先后在重庆、贵州、江西、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地区建设扶贫蔬菜产业园区200余处,使3000多万户贫困群众受益。
在精准扶贫的同时,如何防止返贫?让贫苦户学会高科技,手握新技术很重要。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多、培训经验丰富等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人才培训为载体,以交流合作为纽带,不断把寿光蔬菜生产的各项技术“打包”输出到贫困地区。
一方面他们设立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教会群众致富新技术。寿光市科技局依托科技型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站等,组建了由100多名专家、技术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实施“一村一人、一园一组”的模式,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当地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开展农业人才培训,“全方位”拓宽农业发展新思路。依托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三元朱村等现代农业教学点,寿光市举办了全国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培训班,为中西部地区培训农业、技术人才队伍,2019年以来对5100人次进行了培训。
据统计,目前,寿光已累计向全国各地贫困地区输出技术人员20多万人次,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把寿光蔬菜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打包”输出到贫困地区,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中一半以上注入“寿光元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制度设计和科技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
记者了解到,寿光市建立与贫困地区长效联系机制,持续加强与贫困地区的科技创新要素对接,积极推动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增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将立体栽培、农业物联网、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等30余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移植到贫困地区,与结对帮扶地区实现了种植技术同步应用、产业发展并驾齐驱,在推进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继续贡献科技力量和寿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