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空天信息产业理解为创新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的部署不仅仅要看发射了多少颗卫星,这些卫星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是更看重它能够为我们创新创业的服务带来怎样的支撑能力。
雷斌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一楼展示大厅里,一部被精心编辑过的影像将参观者的目光带到了遥远的太空。
在太空中,由20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光学卫星组成的齐鲁星座,肩负着向地面提供高精度商用卫星数据的重任。山东产研院副院长雷斌向记者介绍,“齐鲁卫星是遥感卫星,主要用做对地观测研究。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激光互联技术的卫星。”
采用激光互联技术,意味着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实现数据传输,各类数据处理可直接在卫星上完成,不再需要地面接收系统来处理数据;数据从卫星直接传输到用户终端,也代表着更高的传输速率。
2月19日,在“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管圣喜对外宣布,济南将牵头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编制全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成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投资公司,加快实施低轨卫星组网、空天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努力打造连天接地的产业集聚生态。
山东产研院的太空布局,是济南高新区发力空天信息产业的一个侧面。在此之外,全国首个实用化量子卫星、全球首个小型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等众多重量级项目都体现着该区的空天雄心。而以这些为代表的种种突破,最终让济南市决策者下定决心在空天信息产业上做出更大动作。
从地面到空天,济南高新区活跃着一批高科技力量
通俗地讲,空天信息是指在空与天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以及应用。对信息技术产业来说,走过主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空天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坚定地认为空天信息产业是未来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5G通信不断普及,对信息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地面上的信息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相应需求时,就可能需要将基础设施搬到天上去。”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表示,随着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潜力军。
在济南高新区,这种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一批高科技力量入局。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山东产研院相邻的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科中心)也在空天信息产业上施展开了拳脚。
去年11月7日,“济南国科中心号”(天启11号)物联网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山东省首个以科研机构命名的卫星。“济南国科中心号”(天启11号)是该中心落地济南高新区一年后拿出的重磅作品,而低轨卫星是国科中心全力推动中科院先进技术成果在山东落地转化的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在济南的成果转化机构,2021年,要全链条地引进中科院体系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形成中科院在北方的商业航天基地。”按照国科中心秘书长张佐军的介绍,接下来,该中心还有一系列计划。
首先,天启星座38颗卫星要在两年内全部发射升空;另外,国科中心正在接洽引进一批“中科系”掌握卫星领域先进技术的企业,在低空无人飞行器领域也有布局。在未来3—5年内,该中心计划在济南培育从火箭、卫星研制运营,到载核、发射,再到卫星数据应用、科普教育等的全产业链条。
“风口”之下,更多入局者,更多竞争者
近两年来,济南市正在以济南高新区为主战场,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布局。山东产研院、国科中心的努力构成了这一布局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看到了“风口”:空天信息产业应用场景广泛,商业化空间大。
当然,“风口”行业也意味着竞争激烈。
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全国各地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链,鸿雁星座、行云工程、虹云工程、天象星座等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已经发布。
放眼全国,以江、浙、沪为代表的经济发达省份,均提出将空天信息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行动计划。上海市判断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将呈指数级增长;江苏省将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5G、工业互联网等与空天信息产业紧密相连的重点产业链;而浙江杭州在逐步构建云计算、数据智能、城市大脑等与空天信息共生、共荣、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
布局空天信息产业,济南高新区最终的落脚点在其对创新创业的支撑力上。正如雷斌所言,“我们可以把空天信息产业理解为创新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的部署不仅仅要看发射了多少颗卫星,这些卫星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是更看重它能够为我们创新创业的服务带来怎样的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