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员在指挥车内调整车辆施工次序朱云亮摄 |
火箭军某旅紧跟火箭军战场体系重塑和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以建设“智慧工地”为引领,聚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强后端、精前端”的“数字化工程营”,推进阵地施工数字化发展,蹚出了一条战斗力转型重塑之路。
春节刚过,记者走进火箭军某旅一营某阵地施工现场,被官兵进行爆破后的出渣作业现场深深震撼。这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字化智能施工初现规模:出渣区循环播报智能语音提醒,新型双桁吊上下精准联动,多辆自卸车穿梭于山林间,机械保障分队密切协同,调度员在指挥屏前因时因势调整车辆次序。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四五”阵地建设开局年任务倒排、阵地工程异型结构突出、施工工艺工法转型升级的条件下,该旅党委紧跟火箭军战场体系重塑和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以建设“智慧工地”为引领,聚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强后端、精前端”的“数字化工程营”,推进阵地施工数字化发展,蹚出了一条战斗力转型重塑之路。
掀起头脑风暴 进行数字化转型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部队建设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掀起头脑风暴革新理念,紧跟时代鼓点更新模式,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数字化工程营”建设源于一个研究课题中的创新概念。2020年年初,火箭军“星创杯”科技创新大赛拉开帷幕,该旅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候选人、一营技术室主任赵彦磊牵头的两项课题均入选火箭军组提案,其中一项提出“数字化工程营”建设这一创新概念。
“如果基于新概念设立新构想后,经过反复论证可行,我们能否第一时间将其应用于施工一线?”旅党委一班人在议工议训会上发问。会上,旅党委对“缺少相应装备、人才、教材,也没有先例可循怎么办”“数字建造是什么、智慧工地如何运作”“是原地踏步等,还是主动作为干”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尽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旅党委最后还是拍板决定“必须干”!
在一营试点建设开展以来,该旅先后选派全旅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小组集智攻关,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蹲点办公解决实际难题,外聘地方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分派外学外训指标重点倾斜,为推进“数字化工程营”建设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新做法新经验。
目前,一营工程前端全要素、全流程的自感知、自配置、自动化、自作业,后台智能分析、远程操作、科学维护的“少人型无人型”施工模式已初步形成。全营官兵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某工程掘进任务打破历史纪录,使试点工程超前56天竣工。不仅如此,他们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强支逆作、强制破碎免爆、松动爆破等创新工法,不但得到上级机关认可,还推广给了友邻单位。
军地合作培养人才 让人脑匹配上电脑
作为处在科技前沿运用最后一棒的任务分队,该旅党委始终把抓科技转化运用同抓部队战斗力建设捆在一起。
今年年初,在旅任务攻坚暨施工技术培训会上,营长钱江提出的“借鉴地方无人化技术发展智能施工以及装备无人化操作模块纳入数字化工程营建设中”的想法,获得了旅党委一班人的一致首肯。
在工程建设领域,军地技术装备互通性强,推进阵地施工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自我挖潜增效也要善于“借船出海”。为此,该旅党委一班人树起鲜明导向:转型建设要依托“军地合作”,借助地方优势资源,高起点推进数字化建设。
恰逢旅队进行装备升级换代,在充分了解营队施工实际后,旅首长和机关相关业务科室多次与中国铁建、山河智能等地方施工龙头企业深入交流,提出需求指标、参与装备改进,探索适用于工程部队装备建设的路子,并率先在一营工区试点使用隧道智能装备平台、遥控式挖掘机、液压抓斗、悬臂式掘进机、数码电脑台车等大型智能装备。
新型装备给施工组织、指挥方式、保障模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只有人脑匹配上电脑,数字化转型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该旅积极探索军地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方法,先后与10余个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签订“人才滚动培养协议”,走出了“院校学理论、进厂钻技术、部队练运用、任务促培养”的体系化人才培养路子。
今年年初,该旅执行某大型阵地工程战场建设期间,技术骨干成功处置了柴油机启动故障等多个特情,操作手驾驶新型数码电脑台车,借助后方“数控一体化”平台指挥,打出了某掘进断面光面爆破历史最佳精度。
智能化初具体系 创新路越走越宽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由一个个创新种子,深扎基层大地,不断生根发芽而形成的……创新不是科技工作者的专利,强军兴军同样离不开像我们这样的基层‘草根’。”这是赵彦磊不久前在全旅做事迹汇报时吐露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鼓励创新,为有梦想的官兵搭建实现平台。”这是该旅党委树起的鲜明导向和许下的郑重承诺。
基于这样的认识,全旅广泛开展“三小革新发明”,召开诸葛会,征集官兵“金点子”,设立“创新基金”,从制订方案、课题申报到组织攻关,每一个环节都由小组指导、监督、审核,化个人风险为组织担保,基层官兵的心里越来越踏实。针对新装备配发、新技术应用,他们建立完善超前培训、紧前使用的育才用才制度,引导官兵集智创新攻克施工训练难题。
有了一系列制度托底,创新成果在该旅相继“出炉”。今年年初,全旅推开试点建设“数字化工程营”,赵彦磊主动向旅党委请缨,希望为“数字化工程营”建设出一份力。
在旅党委大力支持下,赵彦磊带领全旅技术骨干领衔攻关,深化阵地工程实体数字化、工程虚拟建造数字化、施工现场作业数字化等新型阵地建设问题研究,全面搞清了新质战斗力建设的底数。他们借助BIM技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构建掘进施工信息模型,采用松动爆破法掘进,使断面建设中所打炮眼的个数从600个缩减为300个,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他们还打造创新团队,在一营工区率先成立数字建造中心,搭建数字指挥方舱,编修教材、研发器材、创新工法。借助数字科技平台,创新团队率先在一营研制出与现实工程在“外观、流程、显示”等方面完全一致的新型VR技术模拟坑道等成果,有效提升了部队数字化水平。
今年以来,该旅“数字化工程营”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创新工艺工法不断涌现,官兵自创的便携式纵深加油机、炮垫运输架、水下自动浮球装置等创新成果活跃在阵地施工一线,为提升施工效益提供了坚强保障。
如今,该旅多个工区捷报频传,机械化配套、信息化组织、智能化建造初具体系,依靠创新驱动提升战斗力的重塑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