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让科学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科技创新
本报评论员

    讲述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好评如潮,其中,村民送别扶贫教授凌一农的场面更是获评“全剧最大泪点”。凌教授值得大家爱戴。作为一位世界知名专家,他跑到艰苦的西海固,吃苦受累,挨打受骂,自己倒贴钱也要收菇,一心一意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凌一农的原型——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正是一名长期奋斗在科研、扶贫、援外第一线,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他身上所凸显的踏实求真、不计名利、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等宝贵特质,正是新时代大力弘扬的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科技共同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回望历史,我国科学家一直有着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人真正践行了“一片赤心惟报国”的爱国之心,他们舍弃名利、以梦想铸国,奉献毕生智慧和心血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需要,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家也是普通人,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同行相轻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会渗透进科学家群体。极少数人坐不住冷板凳,热衷于社会活动,在学术上乏善可陈,却在其他方面钻营算计,追名逐利。这些人的不良行为,背离了科学家精神,极大损害了科学家群体的形象。对这些有违科学家精神的行为,我们深恶痛绝,国家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陆续出台多项文件,加以规范、引导和惩戒。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更是直击痛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步入关键时期,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肩负起历史责任,心怀祖国,破解时代命题,回应人民关切,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跑出中国发展的“加速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