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尚家具生产基地,一块块木板“独自”来往于工业4.0生产线,自动完成开料、切割以及封边。
在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流水线旁的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挥动“巧手”,一台台热水器、消毒柜打包完毕,整装待发。
……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佛山高新区,发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传统制造业就像被施了魔法,焕然一新、活力四射。这正是佛山高新区的“高”与“新”所在。“智能化、高端化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主旋律。”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佛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家华表示,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创新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示范计划,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以场景试验引领制造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智造引擎。
智能化改造蔚然成风
“万和很早就开始做自动化,这两年以来发力更为明显。”谈到企业发展路径,万和电气总裁卢宇聪表示,将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
佛山高新区制造业产业底子雄厚,拥有超过1万家企业。作为佛山培育超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其面临的挑战是主要产业领域还处于工业2.0向3.0过渡阶段。
“我们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匡东明说。他们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设具有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能力的示范工厂,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圈。如被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为“灯塔工厂”,奖励高达1000万元。
“订单多得忙不过来。”广东腾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璐说。作为一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业4.0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腾一科技仍大幅逆势增长。她在分析增长背后原因时说:“智能化改造在园区里的传统及新兴企业已蔚然成风,大家苦练内功,以应对随时发生的危机。”
“1+17”完善创新“生态圈”
入驻佛山高新区不到一年,非夕科技自主研发的百台自适应机器人已正式投产下线,顺利实现规模化量产。公司核心团队来自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这里有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在厂房租金、资金扶持方面也都予以了扶持。”公司CEO王世全说。
非夕科技并非个例。近两年,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加快在佛山高新区集聚。园区先后出台了“1+17”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创新“生态圈”,激活园区创新基因。
“这条热管可以把服务器内芯片的热量传送至服务器外,经水循环冷却系统再排到室外。”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潘敏强带着研究成果来到佛山高新区,希望借助这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尽快推动产品量产。
去年佛山高新区设立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专项引导资金,吸引了包括潘敏强在内的21个创业团队落户。今年引导资金规模将从去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近亿元,为人才团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与此同时,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近100家创新载体相继建成,构建起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传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无中生有”催生新产业
创新热情一旦被点燃,必将成燎原之势。
两个月前,库卡中国在美的举行了一场机器人发布会,其中的KR4 AGILUS是库卡中国首款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将助力3C电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落户佛山高新区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美的库卡是园区着力培育新业态新产能的缩影。
“在强化制造业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立足高新区本地特色,‘无中生有’,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生态。”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东生说。
近年来,佛山高新区不断探索“硬科技”引领未来的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培育出隆深、嘉腾等一批本土机器人企业,建成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等公共平台。
根据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将聚焦10大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力争至2023年,10大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左右,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世界级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