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日前,江苏省宜兴市正式发布《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这是该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苏南地区率先出台和推出的重大发展举措及行动计划。
“宜兴是一个有条件率先探索构建新产业发展格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地区。”1月18日,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晓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十四五”期间,宜兴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 、标准化引领,通过实施企业做优做强、行业兼并重组、人才强产、平台支撑、开放合作等“五大工程”,加速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水处理全产业链示范高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智能智造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具辐射力的环保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加速“三链”融合发展
宜兴有着40多年环保产业积淀。过去,尽管环保企业集聚,但小而散、产品单一、配套能力弱、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制约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如何突破?
“近年来,宜兴作为国家级环保专业园区,重点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着力探索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宜兴路径’,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环保产业创新生态。”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
宜兴在提升环保产业创新支撑作用上,着力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建立起多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注重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建立各类研发机构135家,打造了南大宜兴环保研究院、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合作与创新平台。
特别是在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等支持下,宜兴更是注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着力提高创新资源集聚度和转化率。至今,已组建13个国际清洁技术转移中心,先后引进100多项先进技术,承担中新、中韩等5个合作项目。
目前,宜兴已有70多家企业在南非、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实施环境治理项目。
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如今,宜兴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检测、监测、培训、孵化、交易、展示等全链条支撑体系,培育了60多家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
全市环保企业数从3000多家增长到5000多家,产值从260多亿元增长到580多亿元,年平均增幅近30%。
在外界看来,尽管宜兴已成为全国水处理设备品种最多、成套配套率最高的地区,但随着水处理产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身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路径。
记者了解到,宜兴出台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与路径,同时,为下一步制定出台相关专项扶持政策、编制产业发展招商指导目录、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朱旭峰告诉记者,今年起,宜兴环科园将按照发展规划,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重点实施优势产业领跑、创新资源价值提升、科技创新体系重构、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科创协同发展“五大行动”,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政策、市场等创新要素向产业汇聚,引领园区产业发展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全面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最具辐射力的创新创业集群,为“美丽中国”建设再作新贡献。(科技日报宜兴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