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进入冬季,种了一辈子地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种植大户徐陶,毅然当起了“学生”,参加了“科技强产业 电商促增收”科技部定点扶贫县致富培训活动,学习互联网传播原理、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
“以前,想学点手艺连门路都找不到。现在,种地有科特派、农技员手把手地教,病虫害防治有专家现场指导,技术升级有科技惠农项目支撑,就连直播卖货这种电商新媒体销售方式,都能现场学个‘通透’。”徐陶说。
徐陶所在的屏山县,地处大小凉山余脉,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0742户、42819人,贫困发生率15.8%。
贫困与移民搬迁两大困难相互交织,并未难倒在这方土地上世代苦耕的老百姓。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2020年,屏山县如期“摘帽”,踏上乡村振兴新征途。
回望屏山县脱贫攻坚之路,“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正是关键。
作为科技部对口扶贫县,屏山全力推进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科技扶贫机制,科技扶贫为屏山县带来的不仅仅是项目、资金、人才等直接帮扶,更带来了理念、视野、格局等更高层次的帮扶。
今年,受疫情影响,茶叶难卖,但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茶园的效益却逆势走高。通过研发新产品“屏山炒红”,这里的茶叶亩产收益正从过去的不足2000元猛增到今年的5000多元。
茶园负责人张德兵说,增收秘诀,源自科技部“茶叶、木耳扶贫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木耳扶贫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由四川省农科所茶研院牵头实施,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同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涉茶院所及高校和屏山县主要茶叶企业参与。
通过技术集成,春茶(绿茶)品质更佳,从过去的每公斤100元,今年最高卖到了每公斤300多元。与此同时,通过炒青工艺与川红工夫工艺相结合,用夏秋茶原料开发出的“屏山炒红”,明年的订单量已达数百万元。“夏秋茶品质相对春茶要低,以前连春茶都仅能维持薄利或保本,卖不上价的夏秋茶就只能烂在地里。”张德兵说,“是科技的力量,让夏秋茶变废为宝。”
“科技不只是能‘上天入地’的高精尖,而且还要把科技写在田间大地上 。”科技部下派干部、屏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徐轶说。
目前,通过入驻屏山的第30届科技扶贫团屏山执行团的牵线搭桥下,当地已与东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29所高校建立县校合作、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合作。
4年来,执行团通过引育人才、转化技术、支撑产业,围绕屏山茶叶、茵红李、蚕桑等特色扶贫产业,积极争取部、省、市科技部门支持,先后落地屏山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2个,省市级科技项目58个,项目资金累计投入4840万元。先后在屏山县新建6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并开发引进一批新产品、新品种,直接带动360户、1009人实现大幅增收。“凡是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已在屏山传为佳话。
脱贫“摘帽”后,屏山正将创新驱动作为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县建设,探索贫困山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新路。
“作为科技部全国五个定点帮扶县之一,屏山县有机会,并且一定要跳出屏山看屏山。”在徐轶看来,屏山可以是“试验田”,更可以成为“样板间”。
“屏山这块‘试验田’,要在科技扶贫上起到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贫困山区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