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选择用数字化赋能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加紧赶制订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即墨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000余家,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将现有专利技术呈四列队形,有序排开,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北洋)专利墙的长度达到“30米+”。将2907项专利变现,它实现了从传统打印扫描产品研制商向新兴金融、物流、新零售行业少人化、无人化场景提供者的转型。

    成立17年,营收每年增长31%,道出了新北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魅力,更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榜样。

    对拥有超过千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山东省来说,如何打造更多的“新北洋”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施工图”来了。

    11月26日,酝酿已久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外发布,其六大专项行动分别瞄准政策落实、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市场主体培育、供应链提升、融资促进等六个方面,并用22项具体措施细化,确保落地。

    补“短”,让民营经济释放澎湃动力

    长期以来,经济大省山东被外界视为“大象经济”的代表,“大企业多,国企多,块头大,产值高”成为其标签。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一个事实:截至2019年底,山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为1022.5万户,占总数的98.5%。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这是山东民营经济的基本盘。但与其体量不相匹配的是民营经济还存在制约发展的短板。

    记者了解到,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民营经济在创新引领、要素供给、质量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所言:“山东民营经济起步晚、发展慢、层次低,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存在较大的差距。”

    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是检验地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山东要增强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必须释放活力;山东要成为现代化强省,民营企业必须做优做强。”

    将目标落地,需要精准有效的措施,《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用“数”,为传统企业装上新引擎

    从传统企业转型为无人化场景的提供者,新北洋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数字化赋能。可以说,它既是数字化赋能的受益者,也是数字化赋能的输出者。

    科技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王兴山向记者表示,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经济被按下“暂停键”,而数字经济则按下了“加速键”。很多传统行业乘势而为,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找新增长机会。

    推动民企数字化转型成为《行动计划》的重点。

    《行动计划》明确,山东将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以上,推出工业App应用程序2万个以上。

    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山东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的“抓手”之一。而前者的本质是通过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产前、产中、产后的诸多形态,比如供应商、生产线、产品、客户等融合起来,以智能化方式降成本、增效率,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

    山东是工信部批复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在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排行榜上,来自海尔集团位居第一。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工业互联网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上“云”,推动民企重构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是《行动计划》的重点。

    王兴山认为,“企业上云”的核心是借助云计算技术推动业务创新,提效率、降成本,以增加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推动企业上云,重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为此,《行动计划》通过完善“云服务券”使用办法,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突破一批面向特定工业设备上云需求的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一批高能耗、高风险、高通用性、高价值工业设备加快上云进程。

    《行动计划》雄心勃勃:“到2022年,全省上云企业30万家以上。”

    此外,专家认为,《行动计划》的务实之处还在于具体措施“接地气”。比如,提出了“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超市”。《行动计划》的表述为:“征集筛选数字化运营、上云用云、数字化平台等服务产品及活动,定期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出台《行动计划》,政策明确导向势必要加速这一进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