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镜头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张美荣
小雪过后,山东南部的气温降到了个位数,但在济宁市兖州区永安路之南,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不曾停止。这让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蒂德)董事长陈勇十分满意。
在这位精密机床行业的深耕者看来,年底之前,眼前这个投资15亿元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以下简称中欧产业园)将完成主体建设,并迎来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与伊比兰伽、华中数控、上海航天、陕西海力特等六家中欧数控机床业翘楚入驻,一条拥有100亿元体量的产业链即将形成。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中欧产业园的落地成为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最好行动。
在调研中,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中欧产业园的落地,其引入过程颇具看点。
精密“解剖”完善产业链
兖州区委书记王宏伟的一席话点出了精髓:“我们以蒂德为‘麻雀’,解剖研究数控机床产业链上的企业,成功招引了6家国内外机床研发、生产企业,拉长了数控机床产业链条。”
此话何解?
在直径仅35mm的圆形区域上,密密麻麻地站立着127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针,这些细针直径仅0.05mm、高12mm,要加工这样的零部件,需要精密机床。陈勇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这些细针的加工过程:
“这127根针用一根棒料铣出来,需要连续不断加工21个小时。而且,从白天到晚上,机床在动态加工过程中,精度容易受温度、速度、振动、空气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这些细针可以测试出我们机床的动态加工高精度。”
出色的加工精度让蒂德脱颖而出,成为国内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的一匹“黑马”,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轨道交通、风电装备等行业。
兖州区是全国百强区之一,而高端装备产业是其优势产业。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技术水平事关高端装备产业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同时,作为当地少有的机床企业,蒂德一枝独秀,但也面临着产业不集聚、技术有瓶颈的问题。
如何破解?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与市场找到了共识。
在中欧产业园所在的兖州工业园区,新成立的装备制造产业研究所是“专门跟难题较劲的”,研究所成员与陈勇等创业者一起研究上下游企业,寻找痛点,破解难题。
该园区招商促进部部长王俏告诉记者:“我们把数控机床拆分出35个关键零部件,分析每一个零部件在当地产业链里是强的还是弱的,哪些是空白的。对于比较强的产业链企业,我们重点招引行业领军企业进驻;对于空白的,就明确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引进,完善补充产业链条。”
凸显园区集聚效应
蒂德与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等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这两家企业也希望通过与前者合作,扩大中国市场。于是,罗特勒、埃玛赫成为中欧产业园最早的入驻者。
在蒂德车间,技术人员正在矿物铸件上组装搅拌摩擦焊设备,这是其与上海航天(苏州)公司合作的产品。蒂德常务副总杨文星告诉记者,“上海航天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我们有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双方强强联手,进驻中欧产业园”。
当然,蒂德还拥有自己的独家“秘密武器”——矿物铸件,并以此吸引上海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进驻。
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强强联合,中欧产业园很快形成了高端精密机床产业集群。
在这里,华中数控提供数控系统,西班牙伊比兰伽可提供丝杠,打造机床全产业链条;在互补性上,这些企业分工协作,尤其蒂德可提供精密加工、整机装配及技工培养、赴德培训等服务支持,产品互补,能够形成合力;在集聚性上,入园企业都是数控机床关联企业,可快速形成数控机床产业化。
由此,以企业为主体,梳理产业链,查漏补缺,引技引智,中欧产业园实现了集聚效应,闯出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