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青岛崂山区:“千山”生态圈驱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胡声锐 吕 林

    “刚好8个月。”到11月30日,左晨东和周凯入驻青岛千山高创园的时间一致。

    二人中,前者是青岛国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牵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及相关器件的研发和服务项目;后者是青岛莱士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团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制造包装设备成果的产业化。

    左晨东和周凯是青岛市崂山区以“千山模式”加速建设一流人才生态圈,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例。

    对此,山东青岛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表示,“人才+产业+资本”创新招才引智的“千山模式”,结合了各层面的资本与产业优势,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产业有人才支撑、资本发挥应有的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产才融合机制吸引人才

    “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人才靶向流动、资本精准投入、产业集聚发展。”结合孙海生的描述,记者在崂山区感受到的是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

    这样的互动下,以赵沁平院士领衔的虚拟现实产业、以管华诗院士领衔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徐惠彬院士领衔的新材料产业、以陈立泉院士领衔的新能源产业……院士团队领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崂山区加速崛起。

    数据显示,目前崂山区已集聚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78人、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21人。汇集了中科院青能所等高层次科研院所13个,2020年新培育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6家。

    而且,在崂山区打造的一体两翼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每个产业都由院士领衔进行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山东能源研究院、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歌尔全球研发总部等重点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延展了产业生态的张力。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该区每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高端人才引领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30余个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6%。

    以优惠政策支持人才

    对新培育、新全职引进的国家和省部级高端人才分别最高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生活补贴,每新培育1人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崂山区先后出台“高端人才集聚计划”“产业巨峰人才引进计划”等11条人才新政计划,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广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环境,创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人才的“靶向流动”、资本的精准投入、产业的集聚发展。

    “崂山区研究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虚拟现实、微电子等科技及产业扶持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力度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孙海生介绍,产业巨峰人才引进计划在山东省率先提出配额制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引进的“四唯”束缚,将引才聚才的主动性提供给企业,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使企业引进真正需要的科技人才。

    以服务体系打造创新生态

    在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该企业的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些芯片样本,自落户崂山区,他们完成了包括RISC-V架构MCU、高速高精度ADC (模数转换器)、高精度基准源等多款芯片的工程样片流片及测试,部分芯片已经进入风险量产。“所采用的技术全部正向自主研发。”技术人员说。

    该企业的研发成果,得益于崂山区搭建的服务体系。崂山区科技局局长赵敏介绍,为保障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创业,他们引进了黑马科技、海创汇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建设了青岛国际创新园等一批高端人才聚集园区。

    不止于此,崂山还创建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目前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常驻企业(或团队)总数达700余家,创业人才总数近5000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件、居山东省第一,是青岛市平均水平的7倍;1—10月,全区实现技术交易额达48.87亿元,占青岛市比例达32.3%,居该市首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