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发布 北上广引领地位凸显

本报记者 刘 垠

    11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研究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上海、广东科创中心引领地位凸显,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中、西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宁夏、贵州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记者了解到,《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个方面,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2.19分,比上年提高1.48分。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31个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6个地区,第二梯队包括重庆、湖北、陕西、甘肃等17个地区,第三梯队为内蒙古、广西、云南等8个地区。

    《报告》指出,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我国创新水平最高的三大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具体体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沿江11个省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带对经济带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集群表现突出,带动中上游地区创新发展。

    《报告》显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地区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源头,作为西北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9位,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排名第8位。同时,宁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努力改善创新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切实扩大科技产出,并通过激励企业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区域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战略布局。在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我国区域创新发展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科研活动人员减少,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区域企业创新活跃度有待提升;部分资源型区域向创新发展转型还较缓慢……

    刘冬梅建议,面向未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发挥区域创新在加速构建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目标提供更有力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