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因纯净而美丽,因严谨而进步。”11月20日,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报告会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对现场大学生如是说。
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和敦煌名誉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分别围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敦煌文化保护研究的历程,与大学生们交流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以及科学家精神。
求真务实,呵护科学圣洁
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对纯净科学世界的呵护。“唯真求实是科技工作者的DNA,诚信的声誉是科技工作者重要的个人资产。”万钢说,对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任何弄虚作假行为都要“零容忍”。
报告中,戚发轫和樊锦诗也都提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能给实验和数据掺假吗?不能。航天人不能做任何一点虚假的、冒充的、不经过考验的东西。”戚发轫认为,因为不懂而犯了错误,可以理解,但犯了提供虚假信息这种错误,就不能容忍。
回首做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艰难历程,樊锦诗说:“石窟考古报告这项工作一定要秉承科学精神,为了对历史负责,对文化遗产负责,必须求真求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如何做到求真务实?万钢认为,科技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道德自律,在迈向学术生涯的第一步就做到洁身自好。他勉励大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做到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真正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学识、良好修养赢得社会尊重。”
在科研道路上,坚持求真务实需要勇气。万钢认为,科技工作者不仅不能迷信学术权威、盲从现有学说,相反要敢于大胆质疑、不断实验、不断突破、认真求证。
“恪守求实精神,做社会风尚引领者。”万钢希望科学家能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让践行科学家精神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行动自觉。
严谨细致,成就科学伟业
“在科研工作当中,不允许有半点马虎。”万钢说。
严谨细致是航天事业的优良作风。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长征五号B升空,从北斗全球组网到嫦娥五号蓄势待发,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航天大国。戚发轫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对“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遵循,“对比一些国家,我国航天发射成功率较高,就是得益于‘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无论做学问还是搞科学工程,要想前进,必须严格。”
严谨细致也是樊锦诗从事敦煌文化研究的重要心得。敦煌石窟有数百个洞窟,要做全集记录性考古报告,是一项艰巨浩繁、长期的、基础性系统工程,而且国际上无先例可循。樊锦诗和团队迎难而上,查资料、深入思考、艰难探索,最终用约30年时间编纂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绝不能马马虎虎。”樊锦诗对大学生们说,“一定要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做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产生合格的成果。”
青年一代使命在肩,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需要传承。戚发轫说,“我们国家现在面临严峻挑战,提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太重要了。道德高尚、学风严谨是年轻人需要重视的事情。”
报告会上,主讲人还勉励青年学子胸怀报国之志,坚持自力更生,坚定创新自信。戚发轫希望他们认识到时代赋予的重任,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强国梦,“解决‘有无’问题要靠自己,解决‘赶超’问题更要靠自己”。万钢则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激情,勇闯深水区,敢闯无人区,精神上挺直腰杆、实践中扑下身子。樊锦诗叮嘱他们要踏踏实实做研究,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据悉,今年是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开展的第10年,师昌绪、袁隆平、吴良镛、潘建伟、薛其坤等院士专家都曾受邀作宣讲。今年除了主旨报告,还将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学风传承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