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总书记的足迹
成果应用到国内70%的低扬程泵站,技术转让给荷兰、日本、德国等国的行业骨干企业100余家。三代人接续奋斗,成功研发了国家急需的系列高性能低扬程泵水力模型。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建设和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江都水利枢纽第四抽水站,采用的正是江苏大学自主研发的优秀水力模型,通过水力模型等比例放大制造了7台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
自主研发水力模型支撑亚洲最大泵站枢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把长江水北送天津、东送山东半岛,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通水,年调水规模约90亿立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指出,“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江都水利枢纽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芒稻河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江都第四抽水站采用了江苏大学自主研发的TJ04-ZL-02号优秀水力模型,通过水力模型等比例放大制造了7台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单机容量30立方米/秒,单机功率3000千瓦,2010年6月23日通过验收,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泵站机组节能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泵站核心动力的重大突破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东线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梯级泵站工程,而大型低扬程泵则是其核心动力“心脏”。
我国低扬程泵站的总装机容量及规模居世界第一。针对原有大型低扬程泵内部流动机理不清、水力模型缺乏、大型泵运行可靠性不高等行业技术难题,江苏大学联合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依托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经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实现了大型低扬程泵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胜研究员介绍,作为国家级科研团队,20多年来,流体中心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国家战略需求,三代人接续奋斗,成功研发了国家急需的系列高性能低扬程泵水力模型,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成效显著,推动了我国低扬程泵站的技术进步,引领了水泵行业繁荣发展。
该成果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成果已转让荷兰、日本、德国等国行业骨干企业100余家。系列大型低扬程泵已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中线工程低扬程泵站、引江济淮工程等20余座泵站,约占国内低扬程泵站总数的70%。同时,成果还广泛应用于长三角、珠三角、黄淮海、东北平原等地的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农业排灌等重要领域以及全国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该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型低扬程泵的技术水平,在推动行业进步、引领行业发展、解决北方缺水、抗旱减灾、节能减排和服务“三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研究员表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江苏大学流体中心科研团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勇于担当作为,奉献江大智慧,为二期工程研发新一代水力模型,服务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南水北调多项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