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 利
记者10月28日从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3.1亿元、增长8%。今年以来该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全面“稳增长”格局,正呈现“稳步复苏、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仅1月至9月,该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58.6亿元、增长29.6%。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29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在促进国家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当前,成都高新区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答案依然是科技创新。
强链补链 营造创新生态是“真核”
就在10月初,总投资达120亿元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宣布落户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未来这里将以5G服务、工业物联网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中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等功能。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围绕本地转化强链补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转化,促进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本土化。”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大力引进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龙头企业,仅今年前10个月,就先后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
“在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强力拉动,正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9月,该区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奕斯伟高端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基地等项目的落地,填补了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无龙头企业的空白,进一步强化产业链。
“在强链的同时,围绕如何做好补链的文章,我们正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型企业是创新创业主体,园区在加大招引力度的同时,正深耕产业培育,助力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为该区产业培育“生命线工程”之一,今年9月,成都高新区发布今年首批梯度培育企业名单,共计485家(次)企业上榜。同时,《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正继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数据显示,近3年来,成都高新区新增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超过2.9万家。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近15万家,科技型企业超5.5万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8.2件。
构筑动力源 打造高品质“创新阵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提出力争将自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区正围绕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实力和推进成果转化打造“创新阵地”,加速推进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
科创空间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布局未来科创中心、AI创新中心、IC设计产业园等7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其中,IC设计产业园以构建IC设计产业生态圈为战略,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EDA设计、封测、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服务体系,同时设立IC设计专项产业基金,优化金融投资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成都高新区还聚焦构建创新共同体,深化校地院企协同创新。目前,该区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事业合伙人”新理念,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校企联合技术合作平台,已建立电子科大—京东方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平台9个。在全国首次运用“拨改投”模式,与四川大学共建前沿医学中心,已入驻高水平研究团队22个,在研产品含23个1类新药品种,引进魏于全院士团队领衔的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
随着科创空间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新成效凸显。目前,园区正聚焦重磅医药品种培育转化,园区相关企业在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技术、北斗导航抗辐照应用等领域,均取得国内外领先水平。
“未来我们将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为新起点,加快推进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全面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