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过国忠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携手加速建设长三角“氢走廊”。10月17日,由上海、江苏、浙江等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发起的长三角(宜兴)氢能产业联盟,在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居亮说:“今后,我们将借助联盟这个良好平台,加强与各方在氢能产业领域的全面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长三角(宜兴)氢能产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魏居亮介绍,氢能源是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绿色清洁、可循环再生等优势。近年来,全球氢能产业化、市场化明显提速,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氢能发展路线图,相关应用技术日趋成熟,成本显著下降,逐步接近与油、气、煤等传统能源竞争的市场临界点。率先在氢能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无疑将占据未来能源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看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氢能产业集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推动着全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光伏、风电、核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体系,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天津中环、中广核、中国华能等重点央企、国企均在宜兴布局产业、新上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已拥有氢燃料电池自主核心技术,并完成百千瓦级产品开发,与中国商飞集团联合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于2019年3月成功试飞,与中车集团联合研发的氢能公交于今年1月2日在宁波下线 ,并计划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在北京推广1000辆氢能公交车。
“我们自进入宜兴发展以来,一直努力探索太湖流域特色的‘水陆同行、车船并举’的差异化氢能发展应用新格局。接下来,将着力突破船用制氢、储氢、能量管理、动力控制等前端应用技术瓶颈。氢能源动力江海直达船舶研发科技项目已在集团公司立项。”魏居亮说。
早在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就在宜兴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银环集团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院校,在氢能领域也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我们已形成了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其中,一批企业率先开展氢能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应用,在规模化低成本制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等领域,纷纷走在行业前沿,发展氢能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裴焕良说。
记者了解到,加入氢能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都是能源生产、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实力雄厚。
在裴焕良看来,联盟通过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打造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必将在更高平台上推动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协作,为构建绿色氢能供应链、服务链提供更强支撑,为氢能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应用搭建起更大的合作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