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爱平
“我以前在广东打工,由于身体原因只能放弃工作回家待业。搬到安置点后,村委给我安排了保安工作,这份工作收入稳定,每个月大约1900元,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侯面村易地搬迁户蒙显英说。
为从根本上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侯面村成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占全村贫困户的67.27%。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11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约3.5万个安置社区,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世界的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我在合作社主要负责喂鸭、搞卫生,每月有稳定收入。”侯面村六面庄的贫困户卢爱勤开心地说,她通过入股到合作社,除去每月的务工工资以外,每年还可分红4800元。
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外,侯面村还发展有3+1特色产业,包含牛、鸡、水稻、鱼等品种,覆盖带动侯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产业覆盖率94.54%。
“我们村目前有165户665人已加入特色养殖产业,村民合作社给贫困群众带来稳定收入,还为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侯面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翊说。
王爱文表示,当前,“十三五”的易地搬迁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工作已经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后面这两篇文章,“稳得住、能致富”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工作。
上个月,民政部会同9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着重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到‘五有’。”王爱文指出,第一,要有组织,就是要在搬迁社区建立组织体系。第二,要有制度,要制定安置社区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和制度。第三,要有服务,要把服务体系建设好,加快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实现在搬迁社区全覆盖。第四,要有氛围,要有大家庭的氛围,群众能认同,能够融入到这个社区里来。第五,要有队伍,要加强安置社区的工作者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