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井净水厂采用地埋式生态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设。广州市水务局供图 |
湖水映衬着蓝天,美人蕉随风摇曳,小鸟在枝头啁啾……当你置身于这样的园林景致中,会不会想到地下其实是一座工厂呢?
2020年以来,广州中心城区石井净水厂二期、龙归污水处理厂三期、健康城净水厂、西朗污水处理厂等8座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陆续投产,它们都是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
建设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为广州这座水域面积占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绿色发展新活力。
发起剿灭黑臭水体攻坚战
家住广州花地河边的霍先生,在自家阳台可以看到西朗净水厂。“以前我对在阳台一河之隔扩建污水处理厂是有疑虑的。现在投产了,没见到想象中的大污水池。日常也没有异味,原先的荒地变得井然有序,将来还会有体育设施、休闲文旅项目,我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霍先生说。
霍先生所说的西朗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新建的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中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关注度最高的一座水厂。该工程造价为13.8亿元,需要开挖一座长239.7米、宽193.7米,平均深度17米的超大基坑,将污水处理所有构筑物及设施放置在基坑内。
在地质环境复杂的沿海城市,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经过努力,西朗污水厂于今年国庆节前夕,完成地面绿化及其他附属施工。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表示,2018年以来,广州市共建成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12座(中心城区8座,外围城区4座)。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13座,地埋式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第一,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约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
迎难而上科技创新成“奇兵”
记者在广州实地采访发现,建设地埋式生态化污水处理厂,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克服的难题较多。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了“奇兵”,派上了大用场。
广州市中心城区历史悠久,城区管网复杂,市政主干道交通流量大。原始的蛙人入暗渠摸查效率低,精确度不够,排口摸查不全面;QV、CCTV等摸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以上环境特点及勘察要求,我们引进了全新摸查方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能有效解决目前勘察盲点。”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广州水务项目指挥长周栋林说。
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怎样的优点?记者得知,该技术能有效和地面坐标相结合,扫描完成后的数据能以坐标的方式直接显示出来;测量精度高,精度可高达20μm,有效规避了原人工测量的误差……
通过这一技术,还提高了效率。以前勘察渠箱,6个人每天只能摸排200米,通过运用这项技术,现在2个人每天就能摸排800米。
据了解,广州地埋式生态化污水处理厂多项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在国内走在前列。广州净水公司污泥脱水干化一体技术经住建部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塔—气动乳化—生物过滤”组合除臭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地埋式构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难题。
“广州新扩建8座地埋式生态化污水处理厂,突破了很多不可能,多项创新写下中国创造、广州样板的注脚。”广州水投集团总经理吴学伟说。
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
石井河曾经是广州著名的“黑龙江”。如今,即使是酷暑天坐河边都不会感觉到强烈臭味,河两岸成为市民跳广场舞、打太极、垂钓的好去处。
在广州生态化净水厂里,配套建设了较完备的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高标准的出水和经过生态植草沟收集净化的雨水,用于厂外的河涌补水以及厂内景观用水、绿化灌溉、道路保洁以及冷却设备补充用水。
从2010年建成全国首座地埋式膜处理工艺净水厂——京溪地下净水厂、2018年初建成全市第二座采用地埋式构造的污水处理厂——石井净水厂(一期)。到如今,广州中心城区累计建成地埋式污水处理厂9座,呈北斗状分布于珠江两岸,被誉为“地下北斗9星”。9座地埋式污水处理总产能181万吨/日,占广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同类污水处理模式总产能规模的五成以上。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明介绍,广州治水始终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纳入国家监管平台147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9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入选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2018、2019年连续获得国家督查激励、省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