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梅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国内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成渝两地地理位置接近,地区文化差异小。成都是中国西南部的大城市,重庆是西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成渝地区走上如此重要的舞台,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可谓恰逢其时。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累,成渝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优势较为突出,具备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具有建设产业链集群的良好基础。同时,成渝地区也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形成了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事实上,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各项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产业和企业正向中西部或其他国家转移。成渝地区人口多,市场广,发展潜力巨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成都、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是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两大中欧班列。因此,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成渝地区将扮演特殊的重要角色。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建设,两地要乘着“东风”,写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提高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优势互补、错位协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