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纵观
近代以来,世界上发生过两次大的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科技革命促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层面发生全面变革,使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原发地在西欧和北美,但现代化却几乎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政府早在1964年就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化”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术界孜孜探求的重要课题。
虽然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早已成为一些史学家叙事的方法和框架,相关著述浩如烟海,但学界此前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于西欧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对现代化的研究则主要关注该进程中的后起国家。但是,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每个国家都有其现代国家制度的确立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具体过程,也同样都有现代科学和技术体系形成和制度化的不同历程。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后起国家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方面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撰写的《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就对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以历史叙事为主,着力阐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其中涉及东西方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模式,为科技史研究提供了启示。
将“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很有新意的探索。我国的研究者们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放在一个层面进行研究,不但进行了国别史的研究,还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开阔的探讨,提出了“地域性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等观点,为理解科技变革、现代化和全球化提供了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
我国的学者们设计了崭新的研究框架。研究的每一个国别案例都以科技发展的历史线索为纵轴进行论述,同时拓展了更加宽广的学科领域,涉及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跨国科技史和全球史等学科领域,在大的方向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甚至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学者们根据各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选择典型的事例、机构和人物等为案例,制定研究框架,尝试宏观叙事与微观分析的结合,以揭示多种因素的互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该研究也不例外,它具有开放性。我国的研究者们选择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范畴不仅于此,仍在不断扩充深化、与时俱进。在未来,相关学术研究有望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将国别研究扩展到日本等亚洲国家,加拿大等美洲国家,瑞士等欧洲国家,以及埃及等非洲国家,以借鉴更多国家的经验。
这是一项追求学术严谨的研究,但它并非面目高冷。在展现和评述科技革命与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图景时,我国的研究者们在论述时尽量写得通俗易懂、饶有兴味,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使读者从历史叙事中领悟到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联系,也能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以及政策、管理等手段如何影响两者。
当前,李约瑟等国际学者也在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传统,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和见解。诚如我国部分研究者所说,“国际科技史界以微观研究居多,而我国学者们对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所进行的系列研究,不但是一个宏观的研究项目,更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中国学者的这次“冒险尝试”具有创新性、思想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深化了广大读者对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而且还将为国家宏观战略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依据,发挥科学思想库的独特作用;在我国学术界开创了系列的国别科技史研究和“应用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有望在未来对我国科技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航天航空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