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污染治理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规定的重点任务。锦州港持续强化环境保护、监督和考核,以实现“生态港口,营造碧水蓝天”的目标。图为笔架山景区一侧的锦州港。本报记者 李禾摄 |
如今,距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已不足3个月的时间,渤海治理情况如何?作为渤海海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锦州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我国在海洋领域污染防治的首战,对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距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已不足3个月的时间,渤海治理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何处着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辽宁锦州位于渤海的北端,这里有锦州湾、大小凌河口等丰富的地理环境,有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等典型的生态系统,还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国际通道。作为渤海海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锦州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4个试点城市中的一个。
9月22日—23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来到锦州,对其海域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进行实地采访。
不毛之地重现红滩绿苇
大凌河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在大凌河口西侧的泥质滩涂上,随着秋天的到来,成片的翅碱蓬草已经泛红,跟周边的芦苇形成了红滩绿苇的美景。
锦州市大凌河口滨海湿地位于辽东湾的最北部,这里滩涂平缓绵长,生物多样性丰富,盐生植物种类繁多,是水生动物斑海豹、对虾、中华绒螯蟹等的栖息繁殖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等鸟类的重要迁徙、繁殖和栖息地。锦州市生态环境局凌海分局副局长刘鑫说,近年来,随着河口区域用海规模扩大,海参养殖等海洋工程增多,原有的河口滩涂被割裂,天然潮滩连通性受到损害,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日益退化,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锦州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项目之一,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从2020年4月起开始施工,拆除了阻碍潮滩连通的人工养殖设施,围起了已变成不毛之地的滩涂,通过人工填筑种植土、增加淡水补给等措施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再种上翅碱蓬草和芦苇;等翅碱蓬草和芦苇生长稳定后,拆掉围堰,恢复自然生长状态,逐步改善海堤和河口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翅碱蓬草和和芦苇都是锦州的本土植物。“没有修复前,大凌河口原先的植物已经全部消失。”刘鑫说,通过栽种这两种植物,不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也带动了鸟类的回归。如今,每年迁徙、栖息于此的候鸟数量达数百万,丹顶鹤和白鹳的数量增加,海鸬鹚、天鹅等再次出现在大凌河口的上空。
锦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已修复滨海湿地100多公顷。大、小凌河两条国控入海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量均呈下降趋势,入海河流消除劣五类水的目标基本完成,河流总氮浓度在2017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3.1%、36.3%,均优于《锦州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制定的10%目标。
如今的大凌河口,不时有鸟类在滩涂上觅食,在翅碱蓬草中栖息。刘鑫说,通过植物本身的自我繁衍,再过两三年,翅碱蓬草和芦苇就可以成规模了。那时,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蓝色海湾将更加美丽。
养殖场生态修复成为景点
在锦州市原第四十集团军虾场生态修复项目现场,靠近海岸一侧,工人正在用石头和钢筋加固堤坝;在虾场的外围,数台挖土机正在工作,把拦截海水的外坝拆除,恢复近岸的海洋生态环境。
该虾场生态修复项目也是锦州市渤海攻坚战的重点项目,总投资6104.16万元,共拆除围填海养殖池堤坝9280米,修建生态海堤949米,恢复滨海湿地约77公顷。
锦州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董胜一说,对生态海堤的修建是经过科学论证和环评的。“通过大连海事大学做的水动力试验,我们发现其中一段海岸受力最大。为防止外坝拆除后,旁边的滨海公路路基被海浪侵蚀掏空,根据近10年的最大潮水高度,修建了这段高3.3米、长949米的海堤。海堤用花岗石修建而成,在水下留有供海洋动植物栖息、生长的沟槽,在海堤上种草。”
为保证施工不破坏生态环境,项目还专门聘请了环评监理人员,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管。
董胜一表示,该虾场生态修复项目不但能恢复自然岸线的生态功能以及滨海湿地,而且跟不远的笔架山景区,以及清沟湾、白沙湾、金沙滩等海滨浴场连在一起,打通了旅游链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以及“湾美、物丰”的目标。
进行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是《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
据统计,锦州市排查出违法违规养殖户597户、面积115840亩,已收回非法、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面积1415.15亩,完成了凌海、北镇、黑山3个县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
预计到2020年底前,将完成沿海整治修复岸线7.965公里,完成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501公顷。
“美丽海湾”带动近岸生态整体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共记录到28000多种海洋生物,约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11%。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目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已进入冲刺阶段,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
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渤海水质优良比例达77.9%,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今年第三季度,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滨海湿地和岸线整治修复工作进度大大加快,沿渤海的河北、辽宁、山东、天津“三省一市”6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完成后,将修复滨海湿地超过69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70公里以上。
霍传林说,河海共治的“消劣行动”从渤海先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从渤海先试,围填海严格管控从渤海先行,这为探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新模式破题指路、示范打样。在“十四五”期间,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以此引领和带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也是对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的总结、凝练和提升。
“在具体策略上,坚持‘一湾一策’的精准落实。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海湾,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推进水体和岸滩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对于生态退化或受损问题突出的海湾,全面改善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对于难以满足公众亲海需求的海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霍传林说,在长效机制上,“三分建设、七分监管”,补齐海湾生态环境精准监管的能力短板,建立健全海湾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
锦州市副市长马海峰说,作为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锦州代表北海片区参与试点工作,说明了锦州地理区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锦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力争将锦州北部湾区建成“美丽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