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隐形冠军”三环: 有了创新“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本报记者 叶 青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前往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了解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经营情况。

    在公众中原本近乎“寂寞无名”的三环,一时间声名远扬。这家光纤陶瓷插芯等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终于被大家所熟知。三环生产的陶瓷不是日常生活所见的锅碗瓢勺,而是智能手机、电子通讯、新能源等领域的电子元件。

    “太激动了。”回忆起总书记来考察,三环研究院副院长陈烁烁难掩兴奋。

    “节俭”和“慷慨”

    三环是国内首家推出陶瓷后盖市场化应用的企业。2016年,小米发布的小米5手机采用的陶瓷后盖,正是出自三环之手。但与之在国内陶瓷业久负盛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三环实在太没“名气”了,网上搜集到的,董事长张万镇更是“踪影难觅”。

    张万镇与共和国同龄。他现在每天依然和工人一样穿着工装上班,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三环的前身可追溯至1970年创建的潮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在那个年代,虽没广泛说创新,可青年的张万镇却有危机感。为让企业发展更有安全感,他选择的是“慷慨”投入资金进行研发。

    潮汕商人低调踏实、刻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特性,在张万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缺钱缺物资的艰苦环境下,他拿自家的铜脸盆去换原材料,和厂里的年轻人捣鼓实验研发产品。

    90年代,虽已挣到钱,但张万镇并不安于现状,认为必须加强技术自主性。于是,1998年三环成立了广东省电子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件事情深深刺痛了张万镇。光纤陶瓷插芯是光通信行业的核心部件之一。初涉此领域时,三环购买了国外设备,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价格都被国外企业甩出N条街。三环决定“自救”。2005年,三环在光通信领域自主研发出自动化程度、精度高的专用设备,陶瓷插芯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如今三环光纤陶瓷插芯产销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70%以上,跃居世界首位。

    “十年前,我们就定了研发新产品的30条标准,最为主要的一条是选择国内产业需求大,却仍没有人做的。”陈烁烁说。2013年,三环成立了研究院,研发团队多达800人,并从国外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聚焦陶瓷行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三环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创新之路。

    张万镇每年投在研发上的资金为销售额的10%,可他自己却“节俭”得出名。他的办公桌用了25年都没换过,也没有独立办公室,一直以来都是跟几位高管共用一个办公室。他常挂在嘴上的是:“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钱应该用在技术上、人才上、创新上,而不是用于个人享乐。”

    “董事长对创新是有高要求的。企业内部设有工程师评定,但非终身制,任期3到7年不等。如果没开动脑筋保持创新状态,就被撤掉。”陈烁烁说。昨天习总书记离开企业后,张万镇和中层干部连夜学习开会到夜里12点,讨论的内容依然是“创新,补短板”。

    创新不怕“烧钱”

    陈烁烁是潮州人,小时候十分向往到珠三角大城市。可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完博士后,他婉拒了大城市的挽留,选择回到潮州,“在三环有条件进行创新研究”。

    这次张万镇向习总书记汇报的几个主要产品,陈烁烁参与了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两个产品的全程研发。

    SOFC是一种效率高、燃料范围广的电化学发电技术,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去年,由三环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工程化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陶瓷具有良好的电光学特性、热稳定性、不导热、耐用,但要研发成电器元件,挑战不小。”陈烁烁以SOFC为例介绍,“SOFC最为关键的技术是陶瓷隔膜片。陶瓷隔膜片的作用是将燃料电池正负极分开,阻挡燃料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又能导电。隔膜片厚了,无法通过大电流;薄了,又容易漏气”。

    凭借过硬的技术积淀,三环不仅研发出固体氧化物隔膜片,且现已大量出口,“因为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三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SOFC电解质隔膜供应商、欧洲市场上最大的SOFC单电池供应商。

    “项目实验中需要不断燃气发电,有人打趣道,这烧的不是天然气,而是人民币,还‘燃烧’了团队的15个年华。”陈烁烁感慨道。

    在三环人眼里,创新永无止境。花上7年多时间,只为研发摔不碎的手机陶瓷后盖,但他们还不满足,还要让其更便宜、更漂亮、更轻巧。

    成功非一日所成。如今的三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先后有30多项产品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前进的底气更足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