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生(右)在闽宁协作示范基地回访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 受访者供图 |
扶贫先锋
9月20日,福建寿宁县下党村,55岁的王道全早早起来,开始为一天的制茶工作做准备。“前些年,没有固定收入,如今通过在茶厂打工和加入‘定制茶园’获取收益,全家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他说。
王道全所在的生态茶园,正是福建南安市科技特派员,南安市梅山镇党委副书记、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发起,与寿宁县下党村结对共建的全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
作为全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振生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他用十多年时间带领蓉中村甩掉了穷帽子,并成为全国文明村、脱贫明星村,还将脱贫经验推广至甘肃、宁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两则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精选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定制茶园“金点子”,让贫困户也能当股东致富
位于闽东大山深处的下党村,是革命老区也是省级贫困村,村民主要以务农和种植脐橙、锥栗、茶叶等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
2014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牵线和见证下,蓉中村和下党村结对共建。李振生带队来下党调研后发现,这里具备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但因山高路远,优质茶青卖不上价,制约了村民种茶积极性。经过多方调研、运作,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的“金点子”应运而生。
在各级政府帮助下,下党村组织成立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管理人员、村民入股(其中村集体不参与公司经营,其部分股权由村集体代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资持有),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原来一家一户零散茶园,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
李振生也积极动员爱心企业或企业家认购茶园,茶园主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实现“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视可追溯,每年春秋两季,他们不仅可以获得50公斤干茶,还可以到茶园采摘。此举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也让深山里的小农户对接了大市场,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可增收4000元左右,带动王道全等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如今,蓉中村与下党村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创新帮扶思路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党村茶产业逐步走上轨道。下党村村民每年人均收入从5000元左右到如今的1.36万多元,村集体收入去年达50多万元,茶叶品牌“下乡的味道”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以扶贫事业为己任,点燃创业能人的创富梦想
蓉中村不靠山、不靠海、没有资源,能教给别人什么?这个问题萦绕在李振生脑海中,“我们有创业致富的精神、经验!”十多年来,蓉中村正是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自己出路,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针织制衣等18家企业的产业链以及众多小微企业,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出13.85亿元的财富……为此,他总结说:“修路、产销合作、学习创业技能不能让每个农民受益、摆脱贫困,关键要让村里的创业能人把本地资源利用起来,使贫困地区自己‘造血长肉’。”
2014年起,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李振生团队建设福建省蓉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指导中心,形成“1+11”扶贫培训模式:“1”就是让参训学员在基地集中学习一个月,解放思想,提高创业技能;“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村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确保参训学员一年时间内能够让创业计划落地,两年创业发展,三年创业成功。
该扶贫培训模式很快结出硕果,点燃了成百上千个创业能人的创富梦想。如宁夏海原县学员许丽华学成后回乡创办了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62户贫困农民养牛300多头;甘肃临洮县学员杨寿宗学完后也回乡创办了洮羊养殖合作社,带领3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养羊4000多只……几年来,李振生在闽、甘、宁三省区48个贫困县,共培训500个扶贫创业导师和近千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参训学员创业率达到50.6%,有力地推进了贫困村的脱贫步伐。
据南安市科技局局长李红婷介绍,当前,李振生带领的蓉中村村民委员会已成为南安科技特派员示范点。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李振生仍旧动力十足,为实现“中国没有贫困村”这个理想,他和他的团队依旧奋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