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安徽省大力促进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合肥地区七家定点医疗机构新冠肺炎中药治疗汤剂的调剂、煎煮和配送任务,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新华社发 (周牧摄) |
“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大疫,可以说,中医经受住了这场百年大考。”9月17日,在2020南京医药生命健康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说。
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清肺排毒汤……这些药方不仅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给出的答案,也是中医药传承的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参与了91.86%确诊病例的救治
回顾历史,中国曾发生数百次疫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共发生四次大规模疫情,四次抗疫中,都有中医药身影,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作用尤甚。
仝小林院士表示,中医药全面而深刻地参与了新冠肺炎抗疫工作。截至3月30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累计74886例,占比91.86%。
中医认为,疫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定性,新冠病毒适宜的温度在5℃—11℃,湿度在47%—79%,即湿冷的气候条件,临床特征符合中医寒湿之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被中医归为“寒湿疫”。
仝小林说,如果将新冠病毒比做种子,西医是破坏这颗种子,而中医则是通过调理身体状态,破坏种子生存的土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根据新冠病毒嗜寒湿等特征,仝小林提出了“逆嗜而治”,发明了武汉抗疫1号方,并被纳入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八、九版。
从2月3日至3月2日,武汉发放72.3万副寒湿疫方,救治5万余人次。寒湿疫方加社区隔离再加互联网专家诊断,形成了中医救治的“武昌模式”。
中医不仅在救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开展了覆盖新冠肺炎防治全过程的临床研究。研究发现,中药干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死亡风险降低超80%,降低复阳率超10%,降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转重率超6%。除此之外,中医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可能对改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有一定作用。
中医药对未来社会也有重要作用
在其他一些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中医药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并选派中医师前往有关国家支援抗疫。
今年2月底,匈牙利的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匈牙利卫生部补充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艾瑞·阿扬道克表示:“相信中医药会在匈牙利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医药发展的启示,仝小林表示,要加强突发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健全中医药应急响应与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协调的中西药协同应急救治体制。
除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对我国未来社会也有着重要作用。21世纪,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老年人更是这些疾病的高发群体。仝小林表示,西医重视靶点,中医重视整体、调理,老年人易患上多种疾病,中医的特点对于老年人疾病的治疗,具有更大优势。我国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重大传染病中的主流作用,不断推进中医理论创新。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去年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脏腑症等中医病症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在欧洲,中医师、针灸师就有12万人之多。全世界70多个国家制订了中草药法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各种类型的传统医药机构。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有30万—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