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伟 唐 婷 刘 昊
“转型升级后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含量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更强了。”近日,宜昌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着危机中育出的新机。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在湖北首站就来到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猇亭区委书记杨卫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三峡库坝区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区。
宜昌市化工产业规模一度超过千亿元,化工产值曾占当地工业产值近三分之一,占全省化工产值近三分之一。然而,化工产业也让当地环境治理倍感压力。
2016年以来,宜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痛下决心,铁腕护江,强力推进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
2017年9月,香溪化工公司启动化工装置拆除,打响宜昌破解“化工围江”战役第一枪。
近年来,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实施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驰而不息推进长江沿线134家化工企业绿色转型。
“宜昌已累计关停38家企业,就地转型升级企业55家,34家企业搬迁入园,还有7家企业已全部转产非化工项目。”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华茂介绍,通过转型发展,宜昌精细化工占比由原来的20%提升到36%,化工企业总体占比由原来的30%下降到19%。
因为关停化工企业,2017年宜昌GDP增速跌落到2.4%。但随后,借助强力推动化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2018年宜昌GDP增速达到7.5%,2019年达到8.1%。
如今宜昌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经验已在沿江11个省市推广。
打造一流绿色化工园区
“在建的60万吨乙二醇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2020年内可全部建成使用。”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在姚家港化工园建设工地向记者介绍。
2018年,该公司投资100亿元,实施搬迁转型,淘汰紧靠长江、工艺相对落后的尿素厂,利用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节能环保技术,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产品的高效清洁转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公司总能耗将下降18.39万吨标准煤,减排废水1万吨,将建成湖北首个5G智能化工厂。
湖北山水化工在搬迁改造时,调整产品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实现了工艺、产品、设备和管理“四个升级”。山水化工总经理曾小兵说,氯气是生产烧碱的副产品,又是生产医药、农药中间体的原材料,通过循环再利用,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企业内能实现小循环,区域产业链更应实现大循环。2017年6月,宜昌枝江姚家港化工园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累计投入40亿元,以循环化改造为抓手,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宜昌把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作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标准建设宜都化工园和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并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促进全市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化工产业进入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国际化发展新阶段。
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先后投资34亿元,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陈晓清介绍,兴发集团搬迁以后他们专注于精细磷化学品和前沿新材料研发生产。
公司创新研发“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加快建设3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6万吨/年芯片用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进一步丰富产品链条,冲刺具有全球较强竞争力的微电子新材料供应商。
以企业搬迁入园项目建设为契机,宜昌市化工企业围绕循环产业链抓强链、补短链项目,优化工艺设计,推广新技术,发展高效环保肥料、精细专用化学品和高性能功能材料,重点培育有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2019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技改投资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39.96亿元,同比增长44.7%;完成工业总产值76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
通过积极实施企业关停搬迁后岸线生态修复,昔日的生产岸线,已化身为生态岸线。宜昌全市累计复绿51961亩,累计修复长江干线岸线94公里、支流岸线18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48%,居全省市州前列。2019年高质量发展考核位居湖北省第一。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追求。”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发展是手段、路径,目的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面临生态环保这个突出短板的严峻考验时,必须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目前,宜昌已经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规划方案,力争3—5年建设成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核心区、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