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际档案日,“中科院长春分院历史沿革与重大成果主题展”在吉林省长春市图书馆展出。展览通过历史沿革、院士墙和重大成果展三个单元,系统介绍中科院长春分院的历史,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技国家队”的风采。图为展出的天文科普望远镜。 新华社记者 林宏摄 |
从2019年3月8日开始,吉林省科技厅启动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充分利用优势创新资源,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按照“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的思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目前已形成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力量,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本报记者 杨 仑
孵化科技型企业38家,带动吉林省相关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5.6亿元;在国家级舞台上,长春的高新技术企业屡创佳绩。吉林一号卫星、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等一系列科研成绩成为吉林一张张崭新的名片。
这是吉林省利用科技赋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3月8日开始,吉林省科技厅启动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充分利用优势创新资源,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按照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的思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
正是因为吉林省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的精耕细作,才有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才有了科技资源的汇聚和转化,才形成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力量,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创新引领 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在9月15日举办的工博会上,长春希达电子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倒装COB超高清显示产品亮相创新科技展区。同时,希达电子自主研发的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大尺寸LED显示器,凭借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一举摘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这是一家从双创大赛走出的企业,曾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区比赛中获得大奖。如今,希达电子再次拿下国家级大奖,证明了吉林省拥有深厚的科技底蕴。
9月9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区决赛阶段的比赛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53家入围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来自长春创光智欧科技有限公司的导引光学系统以深厚的技术实力,在民用、军用领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参加比赛当然希望获胜,但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推广我们企业,作为吉林孵化、成长的科技型企业,我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该公司参赛负责人曲先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这次大赛上,来自吉林省的400多家企业参与角逐,范围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吉林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勃勃生机。
“本次比赛的水平更胜以往,有些企业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希望企业能够保持这种态势,继续注重技术研发,引领高质量发展。”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吴乔说。
科技型企业的集体爆发,与吉林省科技部门多年来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密不可分。十大科技工程就展现了吉林省科技工作整体布局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近年来,吉林省科技厅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2019年,吉林省在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总金额超亿元。
此外,吉林省还搭建了吉林省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长白山湿地生态吉林省野外观测站等重量级平台。努力探索基础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储备经济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生态的完善,让来自吉林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世界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技术、辽源鸿图锂电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湿法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PE隔膜技术、通化东宝药业三代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已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产业发展。
汇聚要素 助推高质量发展
集聚科研力量,加速成果转化,注重招才引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吉林省科技工作阵营日益强大。
9月16日,吉林—浙江跨区域科技合作大会在吉林省珲春市召开。吉、浙两省以科技为媒,互通有无,南北联动谋求发展。
“吉林有很好的科技资源,浙江有模式、有想法,两者融合发展,前景非常光明,”浙江高新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陈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下一步,吉浙两地的科技创新合作将聚焦‘十四五’规划,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合作新方向,”吉林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杨洪秀说。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百名院士进吉林活动,先后邀请院士50余人次,为全省发展建言献策。2019年,全省共引进高精尖缺外国专家200多人次。同时,在成都市举办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经验交流,分享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创新整体质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自2008年以来共批准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14家。其研究领域涵盖材料、光电、化学化工、农学、生态环境、土木交通、信息、药学等众多特色、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共15个领域。2019年又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6家。
此外,未来科学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微纳操纵与制造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中俄特色农业国际合作实验室,分别针对不同细分研发领域,形成内通外联的平台模式。中俄科技园、科技创新中心的构建,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不断攀升。2016—2019年先后突破100亿元、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林省技术合同登记2770项,成交额达187.6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86.3%和223.2%。
优化环境 营造“双创”沃土
科技企业是吉林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全省从优化营商环境出发,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三加三减以及互联网+全覆盖大数据分析工作法等系列创新举措。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99户,同比增长88.99%。在全国排名从24位跃居21位。
此外,吉林省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展现出巨大活力。通过R&D投入补助、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上市奖补等4种扶持方式,小巨人企业数量大幅提高。2019年,全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358户,与前两年相比增长92%,总量达747户。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新增认定11户,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
“为企业打造舒适发展空间,为创新创业提供成长的沃土,一直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浓郁的双创氛围,让吉林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首选地。双创周活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区)、星创天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打造,让双创工作真正落地。”吉林省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为解除企业在吉林发展的后顾之忧,吉林省还设计实施了创新沃土供给工程,实行负面清单+诚信+绩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试点,政务服务直通车、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政策宣讲及科技周等活动,增强了在吉企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