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笔记
刘琪瑞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想起家乡的落花生,我就想起儿时母亲教的这句谜语。又快到花生收获的季节,前两天,母亲让小弟捎过来半袋子刚拔出的花生,让我们一家尝尝鲜。这是大麻壳花生,白亮的果壳上沾着一层沙土,透着一股乡土气息,眼前不由浮现出家乡平展展的田野上一畦畦碧绿绿的花生,秧蔓间羞涩地开着一簇簇黄艳艳的小花,丛丛果针扎入泥土里,仿佛一个个小孩子似的,俏皮地给我们变戏法呢。
花生,因“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得名落花生,又名长生果、长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按播种季节分为春花生和夏花生两种,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关于花生的起源,一直以来是有争议的,主要有中国原产论和美洲引进论两种说法。不过,我倒是支持花生原产地在中国之说。唐代后期文学家段成式著有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其中有“又有一种形如香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的描述。元代养生家贾铭写有一部养生专著《饮食须知》,也有关于花生的记载:“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后来,考古学家先后在浙江吴兴钱山洋和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碳化花生种子。这些都说明,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
花生仁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素有“长生果”“素中之荤”的美誉。
明末清初的文坛奇才金圣叹恃才傲物,幽默人生,入了大狱还不忘美食,其子带着梨和莲子探监,他竟口占一联云:“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被砍头之后,刽子手在他的手心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竟然写道:“豆腐干与花生同嚼,有火腿滋味!”民国时期大文豪林语堂也爱吃花生,不仅自己吃,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时,也带给学生吃,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鲁迅先生对花生这种小零食更为偏爱,家里来了客人,鲁迅常以零食招待,初时多以糕点为主,男女一视同仁。后来发现,男士胃口太大,风卷残云就把他的存货消灭殆尽。鲁迅想出了一个法子,每遇男士来即用花生米招待,量多粒小吃得慢,美女来访仍用点心,鲁迅美其名曰“花生政策”。
花生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它还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喜悦,过年过节或宴会之时,花生总是会和琳琅满目的糖果摆放在一起,增添喜庆色彩。尤其是农村婚俗上,花生象征着多子多福、子孙满堂。娶亲的人家要在头天晚上,请父母健在、夫妻安康、儿女双全的“全活人”铺床,铺鸳鸯枕、龙凤被,被褥、枕头里要缝进花生、大枣、栗子等干果,还要“撒帐”,唱“撒帐歌”,箩筐里一定要放上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花生等干果,寓意“早立子”“花着生”“花开富贵好生养”。花生,这“长生之果”,代表着长命富贵,生生不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小时候,语文课上学习老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只朦胧记得花生的诸多好,它的最重要的好往往体会不是那么真切。到老了才更懂得,花生的内敛、低调、谦逊、诚实,才是最大的好!所以,做人做事“要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要“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