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王迎霞 通讯员 马媛媛 席 娜
五大扶贫项目现场验收全部通过!
8月25日,宁夏固原市,“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项目现场验收汇报会。
当专家组宣布这一消息时,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意味着,区内外近百名专家联合产业部门和基层科技人员近3年的心血,终于在初秋时节硕果盈枝。
“老百姓实实在在赚钱了”
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受制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千百年来,“贫穷”成了撕扯不掉的标签。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与天斗,与地斗,试图缚住这条苍龙。
何以破题?惟有科技。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科技部把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第二年,科技部党组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建立了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并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部区“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实施方案。
紧接着,双方开始联合调研,聚焦宁夏深度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凝练设计出草畜、马铃薯、小杂粮、冷凉蔬菜、中药材5个科技扶贫项目。
近1000个日日夜夜,区内外近百名专家与科技人员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毅力,引进、集成、创新、转化了一批国内先进适用技术。
“老百姓实实在在赚钱了,更有志气闯致富路!”固原市西吉县什子乡乡长赵君郁喜不自胜。
此话不是信口开河。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有两个核心示范村,什子乡马沟村就是其中之一。
西吉是六盘山片区的深度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和回族聚居区,肉牛养殖是这里的传统产业,现状却不容乐观。老乡养牛,最初把它当作苦力来使,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肉用属性才慢慢凸显。
“很多人还是老思想,有啥喂啥,只要活着就行,所以效率非常低。”项目实施团队负责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梁小军说。
科技扶贫项目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由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岗位专家梁小军和区畜牧工作站吴彦虎研究员团队等组成的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深度贫困村肉牛产业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了“引智东部、先进适用、科技引领、政产学研用推协作”模式,从“种、草、养、繁、管”关键环节进行突破。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
如今,项目新建青贮池437个,购置铡草机200台,示范种植青贮玉米2.86万亩,全株玉米青贮覆盖率由15%提高到90%以上,构建了以全株玉米青贮为主,农副林副产品为辅的多元化、低成本饲草料供给体系。
最令梁小军团队欣慰的是,养殖户由项目实施前的340户发展到478户,肉牛存栏数由2100头增加到5360头,实现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示范区仅种养结合农业综合效益就提高了25.58%,精准帮扶329户建档立卡户1666人脱贫。
五大项目,并蒂开花。
马铃薯项目,示范转化了优新品种、粉垄种植、控释肥等多项技术,连续两年亩均增产20%以上,2019年,示范基地亩均产量达2700公斤,亩均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
小杂粮项目,引进谷子、糜子新品种23个,形成波浪式精量机穴播等3项新技术。2个核心示范区杂交谷子平均亩产617.08公斤,创下宁夏南部山区谷子高产纪录;6个辐射示范区去年辐射推广10万亩,合计增收1亿元。
冷凉蔬菜项目,筛选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11个,亩均劳动力投入降低61.9%、化肥使用量降低17.9%、节本920元、产量提高13.4%—18.6%、优质品率83.4%。其中西兰花和娃娃菜的4个国产品种,有望代替进口。
中药材项目,黄芩、黄芪“双膜覆盖”种植技术,突破了宁夏旱区中药材生产育苗保苗的技术瓶颈;艾草扦插育苗和覆膜垄沟穴栽技术,解决了艾草移栽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筛选出的“裕民3号”红花新品种,成为宁夏红花主栽品种。
谈及科技扶贫项目的效果,西吉县科技局局长张勇用两个“真正”来总结。
“真正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他说,项目通过实践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于提升全县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科技助推产业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与地方联手助力脱贫攻坚的样板”
项目引领,科技支撑。宁夏南部山区优化了特色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从此,昔日“一方水土养不住一方人”摇身变为“一方水土养住一方人”,旧时光景一去不返。
而之所以成绩斐然,“是因为有一套科学有序的科技管理组织方式,创建了国家与地方联手助力脱贫攻坚的样板”。宁夏科技厅副厅长刘常青一语中的。
他指出,“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项目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部区市县乡五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结合、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的结合。更有各项目组专家不拿绩效,忘我奉献,才使这些项目加快了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推广,有力助推农民增收脱贫和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已近收官,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刘常青表示,宁夏科技人将以更大决心和更强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