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催生新发展动能的关键
王 革 丁明磊

    研习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美国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试图最大程度挤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对我国科技创新进行打压封锁和战略遏制的态势逐步升级,技术管制和封锁网越织越密,中美科技领域已出现局部“脱钩”态势,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业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例如,受美国制裁,华为公司麒麟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后将无法制造,成为绝版。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短板,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围绕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安全命脉的核心产业,在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攻关,解决严重威胁产业发展安全的问题,实现自主可控,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链自主性,筑牢我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基。同时,要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过程中锤炼一批战略科技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就是要把新技术加快培育成新兴产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培育新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新兴产业培育主要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在新兴技术和产业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中,我国占据4席,成为世界互联网产业的两极之一。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商汤、科大讯飞、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公司科技实力快速成长,与美国相关企业形成竞争,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我国巨大市场和消费群体为这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和巨大发展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形成竞争优势。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一些核心技术、底层技术仍存在短板。如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通用平台和软件方面依赖国外,产业发展仍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瞄准战略必争领域和前沿新方向,开展前瞻性布局,围绕长板补齐短板,把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的创新突破作为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的首要任务。同时,扩大开放,吸引集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搭建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形成具有优势的跨国技术网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就是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当前,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专利申请授权三个关键指标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正在逐步确立。2017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达到13464.9亿元,占全国研发投入比重76.48%;2016年,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比重66.4%,专利申请授权数157.2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授权比重89.6%。新兴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7年,我国2857家瞪羚企业中有1892家从事高技术产业,占瞪羚企业总数的66.22%;2018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为202家,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7家,总估值3595亿元。但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对发达国家严重依赖,如我国在航空航天、光学影像、医疗设备、机动车零部件和发动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对美国依赖度均超过10%。同时,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据科睿唯安发布的《德温特2020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美国与日本分别上榜39家与32家企业,遥遥领先,而中国大陆仅华为、腾讯、小米3家企业上榜。

    因此,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补齐技术短板;鼓励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合理流动,形成技术发展核心知识共享;鼓励企业开展开放创新合作,引导企业积极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用好国际资源,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王革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明磊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