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青 吴长锋
8月19日,蓝天白云、绿意盎然,薛家洼生态园景色宜人。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碧波荡漾;昔日的生产岸线,如今变为生活岸线、景观岸线。从“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到还老百姓一个亲江亲水的生活岸线,薛家洼生态园正成为安徽省马鞍山市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美如画”的薛家洼生态园,曾经是“脏乱差”的代言人。2019年,马鞍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保护绿水青山。
以薛家洼整改为突破口
长江在马鞍山穿城而过,一江两岸拥有岸线79公里,港口岸线资源丰富。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马鞍山的发展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过程。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发展,马鞍山产生的污染排放大,治理难度高。2016年,马鞍山市建成区内共有黑臭水体35条,黑臭水体数量在安徽省排名第二。全市11条通江支流国省控断面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薛家洼的污染现象尤为突出,被老百姓戏称为“五毒俱全”的地方。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薛家洼成为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然而这里也散布着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堆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恶劣,直接影响到长江生态环境安全。
去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暗访长江马鞍山段薛家洼非法码头整治现场时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
马鞍山选取各种问题叠加的薛家洼地区作为整改突破口,以点带面,开展长达23公里的马鞍山长江东岸综合整治。
一场修复生态环境的保护战打响了。
“组合拳”打造滨江风景线
既注重污染治理,更注重生态修复,又优化沿江产业布局……马鞍山用一套“组合拳”打造出一道靓丽的滨江风景线。
一方面,将原来脏乱差的生产岸线打造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解决马鞍山长期存在的“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问题;另一方面,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积极开展“进园区”行动,关搬了沿江1公里内的70家企业,新增了1800亩绿地,清理出10公里岸线资源、1000亩滩涂土地。
当时马鞍山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治理35条黑臭水体。其创新性地进行了“整体打包”,采取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并对水环境治理技术路径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调整原来末端截污做法,全面推进源头治理。截至目前,35条黑臭水体中33条已消除黑臭,剩下2条黑臭水体已开工建设。
马鞍山还引进“环保管家”治理工业园区里企业偷排放的现象。2019年以来,该市在工业园区开展“环保管家”试点。对39家重点排污企业每月开展一次重点调查,对148家重要企业每季度开展一次重点调查,排查出一大批环境隐患,内容涉及污水集中处理、雨污水管网分离、固废及危废暂存处置等方面。经过近一年探索,“环保管家”试点基本达到了“全覆盖、点对点、信息化、管得住、做示范”的效果。
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如今漫步在薛家洼生态游园的步道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和争相斗艳的鲜花。“蓝天变多了,空气质量变好了,生活质量更高了,就连自己的房子也变成了‘湖景房’‘江景房’。”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
散发着勃勃生机的薛家洼只是马鞍山长江段岸线整治的一段小小缩影。马鞍山的华丽转身,不仅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更主要是淘汰了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谁曾想到,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代表企业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是一家典型的高污染企业,经常因为环保问题被附近居民投诉。在马鞍山的整治中,该公司积极响应,坚决淘汰了陈旧落后的生产线和设备,投资2亿多元,搬进雨山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节能环保型钢铁高温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及钢铁高温材料创新中心,以及利用腾讯微瓴物联平台开发出国内首家透明工厂。
1万多渔民退捕转产,153家非法码头全部拆除,新增长江复绿1800亩,新建提升绿道124公里,一组组数据印证了长江马鞍山段的华丽转身。2019年11月,全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选择了在马鞍山举行。马鞍山以实际成果展示打造绿色生态新名片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