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锋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姚锦爱
日前,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建设乡马头村贫困户沈炳香家中山地里的百香果迎来了采摘季。8月7日,见到科技日报记者时,沈炳香喜上眉梢,一边忙着采摘百香果,一边指导打包,山间一派繁忙景象。
“前几年,在家中务农,年收入仅5000元,如今在科技专家们的指导下,我在家门口发展特色农业,年收入超2万元,赚钱养家两不误!”沈炳香擦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
沈炳香口中的科技专家们,正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余德亿研究员牵头组成的省花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科技特派员团队。从2014年开始,这支团队便为漳州市多个乡镇的兰花、多肉、百香果等产业,提供系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帮助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组团帮扶,每亩新增利润五六千元
“你们只要按百香果各生长节点严格规范操作,就能将蓟马危害控制好,生产出符合绿色标准的百香果。”余德亿领着科特派团队,在诏安开起了“田间课堂”。
原来,蓟马是百香果园最头痛的害虫之一,会危害百香果的叶片、花朵和果实,还会传播病毒。
“以前,用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还易造成农药残留和药害,十分头疼。”诏安县农户汪达远感叹说,“余老师团队到来后,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2018年来,余德亿团队成员先后20余次深入诏安百香果种植点开展病虫害监测与诊断,结合百香果各生长期,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及科学用药等绿色控害技术措施有机融合,提出一套基于天敌全程嵌入的简约控害技术方案,解决了百香果种植过程中的蓟马防控难的问题,减少农药使用量25%以上,控害效果达85%以上。
该团队还创建“科特派+企业+农户”的产业服务模式,推动当地企业福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保价收购农户百香果,以电商渠道销售,给果农吃了颗“定心丸”。
“从育种研究到病虫害防治,再到电商销售,团队联合了多学科专家‘作战’,克服了单个科特派‘势单力薄’的不足。”余德亿说。该团队有负责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余德亿、林勇文博士、助理研究员黄鹏;有负责植物病害防治的副研究员姚锦爱、科研助理侯翔宇;有植保领域的副教授蔡鸿娇,还有负责电商平台销售的副教授罗雪英等。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帮助福果公司定期组织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培训,并为农户提供优质无带病毒百香果种苗。“有了科技的注入,我的17亩百香果越长越好,特级果率从不足15%增长到30%左右,亩新增利润5000到6000元!”漳州诏安县农户蓝杰斌笑着说。
把讲台搬到一线,培育一支带不走的科特派
“余老师您好,田里有少量百香果植株的叶片有很多黄色斑纹、变形、凹凸不平,这是什么问题啊?”“近期,百香果死苗很多是怎么回事啊?急!”……
点开余德亿团队的微信服务群,这些消息来自于百香果产业的“农民学生”。“以前遇到技术难题只能发愁,如今我也能亲自上阵指导农户。”福果公司罗金水笑着说。
在余德亿看来,作为科技特派员,不单是简单地提供技术服务,更是要将讲台搬到一线,为当地培育带不走的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实现产业持续造血能力。
从学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带头指导农户,罗金水以及诏安县建设乡江宗炎等人在余德亿团队指导下脱颖而出,成为漳州市科技特派员,有力推动了百香果简约化控害技术在基层一线的推广应用。
随着政府的支持,科特派团队的科技植入,兰花、百香果产业在诏安县开花结果。2018年至今,余德亿团队在福果公司基地举办5期技术培训班,现场培训诏安县各乡镇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专业种植大户等技术骨干14人,带动农民105户。
多年来,该团队还在平和、连城、松溪等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各有关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推进“以点带面”辐射、指导周边农户生产发展、帮扶脱贫。
截至目前,团队已开展技术培训800多人次,简约化控害技术已辐射推广约1200亩,帮扶农民户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带动当地贫困户100多户。
说起这一串数字,余德亿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