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肉牛壮金花开 特色产业托起增收梦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讯员 吕瑞琪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场噼里啪啦的大雨后,天空慢慢放晴。

    8月5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四野牧业养牛基地里,脱贫户林冬梅正挥动着大扫把,把草料扫到食槽里,引得90多头膘肥体壮的岭南牛“哞哞”叫唤。

    林冬梅是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村民。她家里有4口人,女儿智力残疾,家庭负担较重。“过去,我们家只能一人出去打工,一人在家照顾小孩,收入又不稳定,生活挺难的。”林冬梅说。

    2016年,青秀区引进四野牧业,开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2018年9月,林冬梅在村干部的介绍下,来到养殖基地从事喂养和保洁工作。“从家里来上班,骑电动车只要七八分钟。在这里每个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小孩。”对于现在的生活,林冬梅很满意。

    那床村驻村工作队员柯炜焘给科技日报记者算了算:“林冬梅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政府通过低保、产业以奖代补、委托认养肉牛的方式给予他们收入上的扶持,再加上还种有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一年下来,她家里的收入大概有3万多元。”

    这两年,已经脱贫的林冬梅家里发生了不少新变化。“政府补贴1万元给我们家翻新了房子,家里买了打田机,农忙时不用请人,还买了冰箱,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林冬梅说。

    漫山遍野的牧草翻起绿浪,毛色亮泽的肉牛悠闲地吃着饲料,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在刘圩镇,四野牧业建起了肉牛产业示范区,以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循环经济”,带动那床村、那度村、谭村等多个村屯发展扶贫产业。

    “我们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实行‘秸秆回收—生物饲料—肉牛扩繁—粪肥加工—商品销售’的养殖模式。”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关宗说,通过产业经营带动、发展生产带动就业、组织培训、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加入肉牛产种养各环节,实现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除了林冬梅,肉牛产业示范区里还有数十名村民长期从事保洁、饲养、牧草收储等工作。作为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肉牛产业示范区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解决就业岗位70余人,临时用工200余人,带动贫困户10余人稳定增收。

    20多公里之外,青秀区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5500多亩金花茶整齐排列,苍翠茂盛。金花茶园里,脱贫户潘美华正在选取健壮的金花茶枝条,扦插到土壤里。

    潘美华家在附近的长塘镇天堂村,这几年她在金花小镇从事锄草、施肥、浇水等金花茶护理工作,每天收入80元左右。“另外家里5亩多的土地流转出去还有租金,生活越来越好了。”潘美华说。

    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素有“茶族皇后”之称。“目前野生金花茶资源数量稀少,金花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对金花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重要作用。”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龙说,通过发挥金花小镇作为国家级“星创天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种植金花茶树,既能保护开发金花茶资源,又能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很多周边的群众开始“洗脚上田”。陈德龙说,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扶贫贷款、家门口就业、房前屋后种植金花茶等方式,已经带动周边157户贫困户脱贫,实现钱袋子逐渐鼓起来。

    刘圩镇打响脱贫最“牛”特色品牌、金花茶种植“变身”长塘镇特色产业、丢荒土地流转成百亩特色桑园……近年来,青秀区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带动越来越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青秀区扶贫办主任陆克强说,截至5月底,青秀区已发展“5+2”特色产业贫困户1162户,覆盖率93.63%;7个贫困村均有“3+1”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均达到90%以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