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光禹辰自主研发的多光谱相机和人工智能算法,不到一分钟,警方顺利查获数百株开花罂粟植株;北斗产业发展顺势而上,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航天产品先后为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提供了10余套相关组件;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慧拓智能发布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智慧矿山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
这是截止到7月23日,青岛高新区实施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裂变新要素,催生新动能,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质”“速”齐升,这些科技成果也闪耀着亮眼的“青岛高新区”元素。
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其涉及五方面内容。一是立足职能定位,明确“三方”职责、建立协调机制。二是聚焦关键领域,明确职能部门、压实监管责任。三是围绕发展目标,建立分工负责、党政协同机制。四是服务科学发展,强化财税支持、完善组织保障。五是落实全员聘用,健全薪酬体系、放宽晋升条件。
科技成果催生新动能
“虽然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全球组网,但我们的任务没有结束,后续的科研正在加速进行。”近日,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北斗导航研究室副主任杨德森正带领团队进行北斗海上电磁环境监测保障系统的研发工作。研发室内,他通过电脑操作着一台军绿色的电磁环境监测终端,这台设备可以在海上实时监测特定频段的电磁信号,独具青岛海洋产业特色。
“完成组网后,北斗接下来的任务是增强地面监控站建设,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监控的水平,而浩瀚的海洋则是建设的难点和痛点。” 杨德森介绍,目前北斗海上电磁环境监测保障系统拥有国内先进的一体化电磁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干扰漏报的概率,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青岛光电院还承担了国内首个北斗海洋信息中心的建设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在海洋领域的广泛服务保驾护航。
而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宝利煤矿,几辆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从无人机的镜头俯瞰,广袤的矿区里,亮黄色的矿车行驶在一条条尘土飞扬的蜿蜒道路上。驾驶位上没有驾驶员,仅在副驾驶位置上坐着安全员,他们盯着前方的电脑屏幕,上面不断刷新着车辆运行和道路的最新状况。“未来三年内,有着青岛高新区的政策倾斜帮助,慧拓智能将以矿区为核心,在更多场景落地自动驾驶技术,并在海外多国开展业务。”慧拓智能CEO陈龙表示。
以上这些最新科技成果只是青岛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改革创新的缩影。自青岛高新区实施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青岛高新区各科研院所聚力科研成果转化,如雨后春笋加速成长。目前青岛高新区已聚集了6家“国字头”科研院所,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声学研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多光谱研究等先进领域。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筑巢引凤来,更要留得住、服务得好。为了助力科技成果落地,今年6月,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联合36氪打造了“2020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介”专题线上平台,帮助辖区内企业、科研院所面向10000多名国内知名投资人、企业家精准展示自身科研成果,累计推送量超过200万次,实现企业和投资机构对接率近40%。
“2020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介”专题平台,帮助辖区内31家单位面向10000多名国内知名投资人、企业家精准展示自身科研成果,相关专题上线后累计曝光量超过124万次,不少投资机构抛出橄榄枝。截至目前,有超过1/3的展示推介单位实现了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咨询,累计对接投资机构20余家。
青岛高新区通过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破冰行动”,积极搭建平台,支持院所承接区内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放大院所服务地方职能,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增强辖区内科研单位自我造血功能。通过聚焦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对接引入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综合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引导成立高新区蓝贝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营造一流成果转化和交易环境。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还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求,聚焦生态优化、主导产业和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产业集聚高地。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全力助推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让青岛高新区科技元素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