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精准帮扶 绘就美丽和谐“天府画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陈可轩 本报记者 盛 利 雍 黎

    高耸的长岭坡上,千亩柑橘林一片绿意盎然,一面“金鼓”村标生动挺拔;村口池塘边白鹅游弋,青山龙门镇掩映下新居如画……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金鼓村,宛如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过去泥浆盖膝头,筒靴都要扯烂好几双;如今水泥路四通八达,大家不仅住上了18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村里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电子商务中心一应俱全。金鼓村‘石鼓’变‘金鼓’,实现了我们几代人的梦想。”69岁的金鼓村原村委会副主任杨云平见证着这片曾经“穷”出名的山沟沟,前所未有的蝶变。

    四川是农业大省,在全国每10袋泡菜,就有7袋来自四川;每10个柠檬、血橙,就有8个摘自四川的枝头;每10头猪,就有1头来自四川。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走访四川多地广袤农村,探寻当地群众依靠科技创新,以奋斗创造历史,以实干成就未来的“小康故事”。

    “蜀道难”变“蜀道通”

    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人的金鼓村,由于整村处于山峦脊梁之上,是典型的“三缺”村——缺水源、缺道路、缺产业,村民们只靠传统的种养殖业过日子。2013年,全村水泥路仅有2.1公里,土路12.1公里,有3个组甚至连泥巴路都没有。

    “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下雨两脚泥是常态,农副产品拉不出去,肥料物资也运不进来。”金鼓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武告诉记者,2015年金鼓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贫村,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大战”,首先从修路开始。

    为了解决脱贫的瓶颈问题,2015年金鼓村全面启动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几年间水泥路增加到18公里,与生产道、机耕道、便民路、入户路,构成了多层级的交通网络,彻底打通了交通梗阻。

    乡村的路通了,产业的“路子”也更加广阔。目前,该村同时大力发展水果和黑山羊两大支柱产业,园区务工农户人均收入3000元,全村平均年收入从当初的几千元提高到了1.6万元。

    “以前出趟远门只能靠‘四条腿’的马。现在路修好了,‘四个轮’的小车也能开到家门口了。”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曲措回到家乡四川巴塘县茶洛乡已经两年了,回忆家门口的道路,她总有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小时候陪着母亲上山放养牦牛,天不亮就要起床,备上一天的干粮,在泥泞的小路上要走将近8个小时。”

    今年7月5日,巴塘县措普沟景区旅游公路正式通车,由中铁八局施工企业克服高寒、冻土、沉降等重重困难修筑的公路,正串联起周边天然温泉带、国家森林公园等,吸引大批旅游公司入驻,巴塘县迎来发展新契机。曲措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我很希望大学里结交的朋友们能来我的家乡看看,现在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从“背井离乡”到“返乡就业”

    回家,在家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妻子不用独自照顾家庭,这是在外打工10年的四川仁寿县禾家镇村民段科一直期盼的幸福。今年30岁的段科,从2009年起在深圳打工近10年,2019年在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协助下返回家乡,与妻子罗玉莲一起来到仁寿一家显示器生产企业工作。

    “家里有两个孩子,最大的6岁,最小的3岁。过去自己在外漂泊,妻子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虽然家庭收入不错,但对家里老人妻儿非常牵挂。”段科说,如今夫妻俩都在同一家企业上班,还能一起照顾家里,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自己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家庭月收入约8000元,如今夫妻两人都在本地工作,家庭月收入已超过了1.2万元。

    仁寿县是四川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152.4万人的户籍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4.45万人。作为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当地农民工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保障。

    目前,正在投入运行的仁寿县农民工数据分析平台,已收集了全县29个乡镇(街道办)587932名农民工的基础数据和6095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民工党员、农民工村干部的数据,实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跟踪式一站式服务。

    从环境“脏乱差”到乡村“景如画”

    “浊水凼”“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墙下鲜花点缀;小溪里碧波微澜、房舍边翠竹掩映……平坦而整洁的村道边,一栋栋瓦红、亮白的咖啡、民宿、餐饮店铺整齐排列在两旁。

    这是距四川德阳市区约7公里的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2014年被认定为市级贫困村后,为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这里结合近郊区位优势,通过共创共建模式,实现新农人培育、农村新业态探索,已有50多人创办了咖啡、民宿、餐饮、康养等30多个原本多见于城市的新兴业态。该村也于2016年脱贫摘帽。

    “看看这周边美丽的环境,忙的时候、不忙的时候,生活都像在度假。”当地芳华旧时光客栈的负责人刘雪梅说,2018年夫妻俩放弃了城里美容美发行业的工作,陆续投入近200万元在高槐树村开起了咖啡店,目前年收入约30万元左右。“开始的时候生意比较淡,随着这里环境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周末不预定根本无法接待,车都停不下。”

    东湖街道办主任何建说,目前当地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为房租收入、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收入、村民创业收入等。下一步这里将邀请专业的规划团队,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文创产业承载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