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熙教授(右)在显影液模拟线指导技术人员改进配方。王忆希摄 |
“加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孕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研究攻关,成为产业创新转型以及成果转化的高地,泉州正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这是国内众多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面板企业的艰难时刻——目前显影液95%以上依赖进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企业感受到断供之痛。
关键时刻,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石油化工科教园区里的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侯琳熙教授团队“出手”,与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达环保)的研发人员紧急攻关,联合突破这一关键技术!
“依托福建省创新实验室雄厚的研发力量、中试的场地和优质的测试平台,组建科研‘大兵团’、打造‘转化特区’,为显影液快速实现国产化提供了可能。”作为中国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位于以清源山为地标的泉州,以下简称清源创新实验室)的一员,侯琳熙自豪地说。
这是当前我国制造业重镇泉州抓紧“抢滩布局新经济”的一个缩影。“面向新型显示、半导体、芯片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孕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研究攻关,成为产业创新转型以及成果转化的高地,泉州正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泉州市科技局局长杨昌文说。
探索大科研,破解产业难题
当前,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正成为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新焦点。电子精细化学品产业是电子信息与化工材料结合的新兴产业,光刻工艺是集成电路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其中使用到的显影液等高端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的核心所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仅液晶面板显影液每年的需求量预计近10万吨。“然而,由于纯度和洁净度要求极高,核心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复杂、运输和存储成本高等原因,目前95%以上的显影液依赖进口,其技术和产品大多被国外垄断。”佑达环保总经理刘小勇说。
特别是,这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显影液这一核心问题,关乎我国液晶面板等的生产安全。为此,清源创新实验室与佑达环保联合攻关,在前期多年积累的技术基础上,紧急开展“高浓度水基显影液项目”的研发工作。随后,侯琳熙团队与佑达环保联合制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显影液,“与同类产品相比,性能上具有浓度高一倍、对多种光刻胶兼容性好等优势。”侯琳熙说,该成果不仅突破国外对显影液材料的垄断,同时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介绍,建设福建省创新实验室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其目标任务是建成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其中,清源创新实验室面向国家化工产业战略需求、11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采取“校地+央企”建设模式,由泉州市政府、福州大学、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三方共建。
同时,清源创新实验室探索大科研机制,组建“大兵团”,整合了全省10多个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团队及国家级人才鲍晓军、江莉龙等7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以突破前沿学科融合和重大领域创新资源集成度不够高等“痛点”。
形成共同体,填平转化沟壑
在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江莉龙团队曾被人才问题困扰:由其牵头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而作为工程研究中心在成果与产品推广过程中,又急需配备本科、硕士学历以及熟练技术工人等不同层次的人员,负责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
针对人才需求与引进标准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江莉龙团队积极创新机制打造“转化特区”,以激发和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由福州大学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聚环保)联合成立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聘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作为核心研发人员,负责提供研发思路和研究方案;而产业化过程中重复性检测评价及成果转化等任务,则通过联合成立的新公司招聘本科、硕士毕业生及熟练技术工来实施,有效打破了过去校企合作松散的窘境,形成研究、开发、产业一体的“转化共同体”,从而加快了产学研攻关的步伐。
解决了科研与转化的人才难题,江莉龙团队创新“活力四射”。团队联合三聚环保、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了以煤为原料的“梯级变换制氢—铁串钌氨合成”合成氨成套技术,这一世界首创的技术打破了国外20多年的技术垄断。
自主灵活的协同转化体制机制,更催生了多个有利于成果落地的“转化共同体”,这在显影液攻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院校提供场地、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设备、模拟生产线,并根据资金投入度、研发投入度等进行转化成果的分配。
佑达环保把企业研发中心和生产模拟线直接建在校区内,与福州大学科研人员组成了紧密协作的研发团队。“针对企业反馈的技术需求与难题,我们马上组织力量与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攻关,研发的产品在校区内的模拟生产线进行测试。”侯琳熙说,测试通过后,各大面板厂家驻扎的技术服务人员,通过联系下游企业进行实际应用上线测试,破解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两张皮”难题。
突破壁垒,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经历了煤烟型污染和化学污染后,人类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污染时期。而光催化被誉为“当今世界最理想的净化技术”,该技术是让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纳米光催化剂上,使水和空气中的PM2.5、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迅速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较好的杀菌、除臭、防霉、净化空气等功能。光催化技术在各种重点环境改造工程中均能大显身手。
在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领衔的团队,瞄准光催化技术实际应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光催化防污闪高压绝缘子技术等一批原创性创新成果。清源创新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还集聚和培养了多名高层次人才,组成“光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为我国光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行各种研发支撑。而这一领域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除力挺科技研发突破壁垒外,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培植发展新动能,是清源创新实验室的另一重点工作。清源创新实验室与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共建聚酯中试基地、与永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特种化学品研究中心,通过联合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开发,推动成果加速落地。
“未来5年,清源创新实验室规划投入40亿元,建成催化科学与技术等5个创新中心,突破5项以上重大瓶颈技术并产业化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带动石化及关联产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杨昌文表示,泉州正全方位抢滩布局新经济,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创新“平台+项目+人才”方式,打造一支以清源创新实验室领衔的,由40多家省、市级新型研发平台组成的生力军,为泉州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动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