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从“油城”转型“氢城” 广东茂名人才与产业积极互动
本报记者 龙跃梅
摄影丘立贺

    广东茂名因油而兴,素有“南方油城”之美誉。如今,这座“油城”正努力构建“最美人才栖所”。

    “茂名对人才特别是石化人才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关于石化产业的规划细腻、科学、完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为石化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近日举办的2020年茂名市第二届人才活动周上,茂名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让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深有感触。

    战略转型渴求人才支撑

    目前,茂名石油化工产业年度总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石化炼油能力达2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10万吨/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多元产业链和特色高端产业集群。

    面对氢能源产业新机遇,茂名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开启由“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型。

    2019年3月,茂名联合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发布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转型进程;8月,茂名与东华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丙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9月,依托中国石化自有技术,茂名石化10万吨/年高端碳材料项目动工建设,改变了针状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外,茂名还与多所大学深入探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氢能源科研成果在茂名实施转化。

    “油城”向“氢城”转型是大战略、大方向,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茂名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茂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表示,要抓好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等各项政策落实,努力把茂名打造成为“最美人才栖所”。

    去年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400多人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你能明显体会到滨海新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平时的工作氛围也很好。”从辽宁来到茂名滨海新区工作的张女士说。

    她口中的“家”就是茂名滨海新区人才驿站。作为茂名临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滨海新区借助人才驿站这个柔性引才引智公共服务平台,靶向引进区域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类人才。

    “要让人才留得住、安下心、干得好,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茂名滨海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人才驿站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信任感,并定期组织多形式的联谊交流活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自2016年以来,茂名以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为载体,打造覆盖全市的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

    据介绍,市级人才驿站重点关注主导产业、大型企业、高校院所、对接高层次人才;县级人才驿站收集整理本区域人才资源信息和产业发展需求信息,为市级驿站提供决策参考,为镇级驿站提供指导帮助;镇级人才驿站重点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深入本地主导产业,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摸清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智力扶贫、支农支教支医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全市常驻乡镇人才驿站各类专家500多人。

    近年来,茂名以大产业引爆大发展,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助推产业”,积极谋划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探索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加强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茂名还主动对接海内外人才资源,引进更多的领军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伴随茂名产业大发展,人才与产业互动越加频繁。2019年,有28家高校研究所与茂名市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2019年,茂名新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400多人。

    记者查阅当地相关数据发现,从2017年开始,茂名常住人口增量超过户籍人口增量,近两年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该数据折射出人才与产业的积极互动,人才随着产业走的人口流动趋势在茂名越发明显。

    人才引进与成果产出“和鸣”

    6月5日,在茂名举行的高校专利成果对接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在会上推介专利成果,吸引了多家企业热情参与。

    记者在当地得知,茂名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目前,茂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的总数突破了500家,与清华、北大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在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了160多家企业与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人才的引进和创新平台的建立是第一步,茂名还注重把人才用好、用活。记者发现,通过人才的不断引进和产学研合作,茂名科技成果产出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2016年以来,获省科技奖数量连续4年排粤东西北第一,连续4年排在全省前6位。

    “近几年,茂名获省科技奖的80%项目都是企业牵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65%。”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崔锡明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