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笔记
刘琪瑞
凤仙花是农家花,庄户人家的小院里、水井旁、篱笆墙边,总能见到它们一蓬蓬红灼的身影,凤仙花与鸡冠花、晚饭花、蜀葵这些农家花一道,在夏日的骄阳下,把朴素的农家庭院辉映得红火亮丽。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金凤花、夹竹桃、小桃红、好女儿花、旱珍珠等,为双子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绽芽吐叶,仲夏时节开花,花期一直延续至深秋,五颜六色的花朵生在叶腋处,以粉红为主,也有大红、粉紫、白色等多种颜色。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曰:“开花头翅羽足俱翘然如凤,故又有金凤之名。”清初陈淏子的《花镜》也云:“花形宛如飞凤,头翅尾俱全,故名。”它仙气十足,远远望去,一簇簇单瓣重瓣的花朵宛如凤鸟,翩然若飞,像极了在草丛中起舞的美人,仿佛将要羽化而登仙,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之奇。
凤仙花是夏秋时节乡下小姑娘的心爱之物,采来一簇簇沾着晨露的凤仙花瓣,加上少许白矾揉搓,用来染指甲,用叶片或布片包在手指上,过一夜取下,指甲便会呈现从橘红到褐红的不同颜色,鲜艳夺目,让人更添几分俏丽与妩媚。
这种用“凤仙红”染甲的习俗,古而有之。宋人周密写有一部笔记体史学著作《癸辛杂识》,记有当时“金凤染甲”的风俗,不仅妇人濡染金凤美人甲,猫狗等宠物也用它染色为戏。佳人以凤仙染指添媚,元代诗人杨维桢赞曰:“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诗中的“桃花瓣”“玳瑁斑”“火星”“红雨”“胭脂”,皆是形容佳人染甲之后的迷人风姿。元代女词人陆绣卿也有一首诗作:“曲阑凤子花干后,捣入金盘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襦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不仅描绘了怀春少女的娇态,还写出了佳人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技巧。
凤仙花在古人眼里,是凤鸟之花,圣洁而高贵。唐代诗人吴仁壁《凤仙花》诗云:“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诗人把朝阳初升时盛开的凤仙花,看作是栖息在碧绿梧桐树上的凤凰,隐喻“丹凤朝阳”。宋人晏殊《金凤花》曰:“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攒。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传说凤凰出自丹穴之山,有“九苞”之象,诗人认为凤仙花是凤凰的化身,有凤凰之威仪,集天地灵气于一身,在百花中也应有最高的地位。
凤仙花花瓣五色相杂,与传说中凤凰特征相吻合。对凤仙花斑斓的色彩,宋人杨万里有诗赞道:“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金凤花》中描述了凤仙花丰富的色彩,即便是红色,也有从浅到深的几种变化。而宋代诗人舒岳祥则直接形容凤仙花为“真仙子”和“瑞凤儿”。
凤仙花入诗也入画,在画中多以写意为主。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清六家”之一的恽寿平常以凤仙花入画,画有多幅《凤仙花》,其中一幅题曰:“晓露庭除虫咽处,晚风篱落燕归时。”另一幅题云:“奇草何须问十洲,吹箫远忆旧珠楼。双飞月夜骑鸾女,曾染红云在指头。”将凤仙花喻为仙草,又引用吹箫引凤的典故,“曾染红云在指头”更是奇思妙想的佳句。近代艺术大师、被誉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吴昌硕也喜画凤仙花,其一幅的题画诗与恽寿平的略有出入,“瑶草何须问十洲,吹箫人忆旧珠楼。双飞月下骑鸾女,曾染红云在指头。”只改了数字,但意境全出,韵味更佳。
凤仙花凋谢之后,结出青绿的果荚,老熟后渐显深褐色,烈日暴晒、风吹或被人畜触动,果皮裂缝自动张开,其内部果皮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将种子弹出很远,故被称为“急性子”,其根、茎、花及种子皆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