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2日 星期五
7大专业课程都有明确目标 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传真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近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看来,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是把“干巴巴的说教”转变为“热乎乎的教学”的过程。课程思政与理工类课程看起来似乎“距离遥远”,如何结合才能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吴岩说,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纲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纲要》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别明确了每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其中,又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分别提出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7大类专业课程的具体建设目标。

    具体来说,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农学类专业课程,则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吴岩说,下一步,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还得讲好复学第一课,挖掘抗疫斗争这一“富矿”;要树标杆推示范,找到一批把专业课程和真善美结合得最完美、最生动、最紧密的样板和典范。而从长期来看,则必须建立机制,见到成效,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刮起一股新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