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盘活资源 打通链条 这个转化中心助好技术“走出深闺”
本报记者 叶 青
视觉中国供图
广州普天云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3D技术打印的放疗头枕、定位膜等模型,入驻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后,引起众多合作者关注。本报记者 叶青摄

    入驻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前,广州普天云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天云)董事长贾斌觉得成果落地转化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我们研发出的3D技术,可直接打印放疗头枕、定位膜等模型,为肿瘤患者精准放疗提供一对一定制解决方案。由于采用自主技术,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近一半。”他感叹,“虽然是好产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借助转化中心所提供的平台,该技术产品得以“走出深闺”。“现在合作医院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充中。”5月29日,贾斌透露,不久前,他和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转化中心是广州市越秀区推进健康医疗产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方案,对越秀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陈烯表示,区里将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中心、生物医药技术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

    搭建新平台 为企业和医疗单位对接资源

    从春节到现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一直忙着在线上“开工”。“我们通过眼科互联网AI诊疗,把服务送到湖北抗疫前线,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在线看诊、在线答疑,从而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林浩添说,仅2月份,眼科互联网AI诊疗服务患者已超1.3万人次。

    林浩添是一名白内障专科医生,2012年起,他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去年,他把项目落地到转化中心,打造眼科互联网AI诊疗技术研发和应用数据中心。

    转化中心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的黄花岗科技园创意大道园区,由广州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与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转化中心布局智慧医疗、生物科技、科研服务及科技创新四大板块,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培育、金融支撑服务“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为创业企业及医疗单位对接优质科研资源搭建平台。

    搭建健康医疗成果转化平台,是越秀区推动成果转化的一个尝试。通过引进中山大学资源,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将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健康医疗科研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形成产业化项目,将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目前,转化中心已引进孵化了中山大学肺癌研究项目、林浩添教授眼科人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主打医学3D打印的“普天云残疾人辅具3D打印技术研发实验室”等产业化项目。

    这种尝试为科研成果转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眼科互联网AI诊疗技术研发和应用数据中心拥有50多名医学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士,组成了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团队,该中心也成为了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的依托平台。”林浩添说。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吸引了广州万灵帮桥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加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防控需要,这家加盟公司通过提升传统眼科设备的智能化,并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授权转化的AI算法软件深度融合,加紧研发眼病智能检查机器人。

    完善产业链 5年落地百余家千万元级企业

    “成果转化,先有成果,才有转化。在科研成果储备方面,我们区具有天然的优势。”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作为广州市的核心区,越秀区是华南高端健康医疗资源集聚地,拥有国家、省、市各类科研机构233家,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领域),包括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三甲医院14家,占全市医院总数近四成,医疗机构占全市医院的三分之一。

    如何发挥优势,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呢?“医学成果转化范畴大,不同学科下有不同的细分门类。我们选择聚焦5大优势学科,包括呼吸科、眼科、口腔科、肿瘤科和心血管科,深挖垂直领域。成立转化中心是我们推动成果转化的一个路径展示。”该负责人说,“人才、成果如何跟市场机构对接?如何跟资本合作?我们意在搭建平台,以此沟通各方。转化中,你需要什么,我们帮你对接什么,并希望通过平台把整个转化路径清晰呈现出来。”

    因此,越秀区整合协调辖内大量高端医疗资源,以成果转化服务和应用为特色,搭建资源共享、高效协作的健康医疗新平台,建设完整的产—学—研—医体系,加快推动健康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发展,打通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试验和产业转化全链条。

    政策上,越秀区出台了健康医疗产业专项政策——《广州市越秀区扶持IAB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创新设立了成果转化奖励条款,从临床研究到社会办医均给予支持,其中对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最高奖励500万元。

    项目引进上,坚持“外引”与“内生”联动发展,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大力培植医药流通、健康服务等产业,完善产业链布局。近5年,越秀区新注册千万元以上的健康医疗企业百余家,推动越秀区健康医疗产业增加值每年超200亿元。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也在该区落地运营。

    多方合力 打造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高地

    4月22日,一场生物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会在转化中心举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高国全团队等3个团队带来了各自的“拿手”项目,为科研成果找“婆家”。

    台上科研人员讲得精彩,台下多家企业听得入迷。对接会一结束,已有企业对项目产生兴趣,提出长远的合作意向。据悉,该对接活动将常态化开展。这是越秀区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举措之一。

    除此之外,该区将探索有条件地实行税收抵免、创新收益减税、基础研究减税等先行先试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财政资金向中小企业适当倾斜,基于供应链和创新链,支持合作研究和开放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并将采用政府采购、订购等需求导向,使科技成果在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生态圈中得以顺畅转化。

    同时,通过制度供给促进财富效应整体优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示范效应和托底效应,鼓励金融科技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成果转化提供战略性资本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细化量化标准,将有突出贡献的成果转化服务人员纳入转化奖励对象范围内。

    “除了进行成果转化的技术必须过硬、成熟外,转化中还需要多方力量结合,各自发挥特长。”在推进技术落地过程中,贾斌对此感受最为强烈。越秀区多措并举推进成果转化,是他选择落地到此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未来越秀区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探索学术休假制度,让科研人员能在一定的固定学术休假期内到企业工作,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在科研机构、创新功能平台等探索推行双聘制,使优秀人才能够实现身份的柔性转换,从而推动健康医疗成果转化。

    陈烯表示,下一步,越秀区健康医疗产业将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的支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产学研协同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大人才、金融、载体对健康医疗的支持力度,拓展丰富产业供应链,推动医疗事业与健康产业“双轮驱动”、齐头并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