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2日 星期五
特别的发布会 特别的“现场感”
——感受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刘园园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新闻发布会别开生面——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梅地亚中心的多处细节提醒着,这是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

    一进会场,就可以看到“请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认真做好个人防护”的醒目提示。在记者休息区,桌子上摆放着透明挡板,并提醒大家“每桌限坐两人”。发布会大厅门口,更是摆放着消毒湿巾、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卫生用品。

    同样特别的是这场发布会的形式。这一次,主席台依然近在眼前,但主持人与发言人和台下记者是通过巨大的屏幕“面对面交流”。台下依然座无虚席,记者们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的社交距离。台下依然踊跃举手提问,只不过是借助台上的若干台摄像机实时传达。

    流畅的视频网络,消弭了屏幕内外的距离。这次在疫情期间举行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背景特殊、形式特别,也为两会记者们提供了全新的经历。

    “希望能够感受到跟往年两会不同的‘现场感’。”“这次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举办,也是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这是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特别体验吧。”发布会前跟媒体同行们交流,他们这样说。

    不仅形式非同以往,这场发布会也有诸多内容与疫情相关。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就是其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迅速行动,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第二,审议《生物安全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第三,部署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立法、修法工作;第四,宣传解读疫情防控法律,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中国目前有30多部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有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总体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张业遂介绍,下一步,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立法、修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重点是抓紧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同时,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完善。”张业遂说。

    在这场科技感十足的发布会上,中外记者汇聚,提问领域涉及广泛。夜深之时,发布会结束,大屏幕上的主持人与发言人瞬间切换成5G、VR等科技视频,带来一种让人意犹未尽的“穿越感”。不得不说,今年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特别开场,不由让人对今年的两会特别期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