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产业纽带串起“一区十园” 宁波高新区提升发展能级有高招
洪恒飞 秦 羽 本报记者 江 耘

    一排排机床设备飞速运转,机器轰鸣声扑面而来……近日,记者置身位于浙江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的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派繁忙驱散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

    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是宁波高新区“一区十园”的北仑分园重要部分。这个面积不大的园区集聚了70多家企业,90%都是压铸模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强中,这里占了11席,有很多“隐形冠军”。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与10个分园之间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的联动发展机制,与分园所在区(县、市)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这为培育宁波市战略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宁波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利琴表示。

    耕耘七年 开垦十个分区

    “高新区紧邻市中心城区,随着开发建设规模扩大,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了高新区的发展空间。”黄利琴介绍道,与此同时,宁波工业园区原先“小而散”局面也限制着各产业园区创新能级的提升。

    早在2013年,宁波市政府就决定实施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战略,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分园发展政策,设立1亿元的专项资金,出台了科技信贷代偿补偿政策等。

    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宁波高新区已形成了包括海曙、鄞州、江北、北仑、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奉化、大榭的“一区十园”格局,产业涵盖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配模具、软件产业、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

    目前,宁波高新区“一区十园”拥有高企963家,集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30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涌现了均胜电子、奥克斯集团、华翔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错位发展 走差异化之路

    当下,诸多国家高新区相继走上“一区多园”的道路。如何优化管理机制,防止因企业转移、资源分流等原因造成园区平均发展、质量下降,是摆在园区管理者面前的必答题。

    以“一区多园”为平台,宁波高新区重点开展联动招商、园区互动、项目扶持等工作,促进了分园主导产业快速集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2010年成立时,我们是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第一家企业,如今已实现反射膜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秋帆告诉记者,随着宁波高新区的协调部署,一批膜材料企业先后入驻,联合园区高端动力装备制造业,构成了江北膜幻动力小镇。

    据了解,该小镇已形成了从基膜到功能膜的完整产业链,年产能达到5亿平方米,占到全球光学膜总产能的30%,在全国产量过亿平方米的3家企业中独占2家。

    北仑分园“主攻”汽配模具;江北分园“兼修”光学膜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奉化分园通过品牌资源共享引进苏氏精密机械以及比亚迪、德朗能动力电池等智能制造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宁波高新区转移到分园和周边地区的优质企业达300余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分园集群化发展。

    拧成合力 构建全域创新格局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年11月,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宁波出台《关于推进科技争投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研发投入超过4000万元、超过总营收的7.6%。

    如今,以宁波高新区为核心,宁波正在全市域推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提升“一区多园”的创新力量并拧成一股合力,使之成为宁波市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自创区建设的示范载体。

    “我们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引导分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黄利琴表示,高新区正研究出台新一轮扶持政策,探索建立联动招商、项目跨区转移、分园合作开发等机制,构建高新区创新引领、全市域产业协同的利益共同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