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特派高允旺(左)教菇农使用“慧农信”受访者供图 |
抗击疫情以来,福建省科特派通过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及“慧农信”解答农民提出技术问题4144个,推送农时农事注意事项、发表科技服务日志5882篇。
“这个培土会不会太厚了,高老师帮忙给点意见。”
“从图片上看,培土不均匀,要人工修复。用稻草盖住畦面,看不见表土即可。”
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高允旺是远近闻名的“竹荪大王”,眼下正是竹荪田间立柱搭棚管理的繁忙季节,高允旺通过“慧农信”在线解答南平市光泽县农民雷江平的提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福建科特派们积极借助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依托平台手机端服务系统“慧农信”,架起了与广大农户的信息沟通“云桥梁”:农户远程“下单”生产技术难题,全省5000多位科特派在线协同“接单”解答,推动春耕复产;咨询专家、视频学习等功能,在“慧农信”上实现“一站式”服务。
“福建把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科特派服务水平,特别是把加强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建设,列为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岿然说,通过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及“慧农信”的建设和应用,丰富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方式,有效提升了科特派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为科特派工作提供精准服务、远程服务等运行支撑。
远程解难题,实现全产业链系统服务
“感谢高老师告诉了市场收购价,让我的竹荪卖了个好价钱。”“今天竹荪还没有烤干,就被人130元到135元定了,感谢高老师帮我们增产又增收。”这是南平市浦城县永兴镇江水玉等菇农在“慧农信”上给高允旺的留言。
通过“慧农信”,高允旺在其专家工作室,不仅向菇农们强调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还远程指导菇农们如何掌握好竹荪种植进度,耐心解答菇农们关于竹荪种植遇到的种种问题,帮助菇农们把脉市场销售信息。目前,他已解答菇农有关竹荪产业种植、防病289个问题,围绕农时农事发出技术提醒129项,推送参考照片387幅。
其实,高允旺有个竹荪种植技术微信交流群,群员329人,其中不乏浙江、江西等地菇农,江水玉也在群里。但是,相比微信群,江水玉表示用“慧农信”更便捷。“高老师的群里每日都很热闹,重要的消息容易被‘覆盖’,而且信息碎片化、杂乱。通过‘慧农信’提出的技术问题,可以一对一辅导,专家回复快,同时也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高老师发布的技术要点内容。”江水玉说。
此前,国家推行“星火科技12396”热线服务。在此过程中,农户反映一个问题,即该热线只有语音对话,没有图片等辅助形式,作物病虫害的某些特征,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此,“慧农信”建立起“专家工作室”,农民可以在“专家工作室”,通过语音、留言、图片等方式对专家进行提问,或对专家的回答进行评论、点赞;同时,专家还可以通过发“农时农事”和“工作日志”,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农户进行在线图文互动交流。
据平台开发与维护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数字所所长赵健介绍,抗击疫情期间,“慧农信”专门开辟春耕专题,上传粮食、蔬菜等一批春耕生产农技远程技术培训视频,截至目前,已有142个专题数据库和专题视频课件库,技术内容包括品种、栽培、植保、土肥到采收加工的各个环节,还有需求发布、成果对接、资讯推送等功能,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农业科技服务。
对症“淘”专家,补齐三农发展短板
日前,通过“慧农信”,一份从福州传来的技术指导“攻略”,送到350公里之外的光泽县城西30公里的李坊乡石城村。
针对该村没有施用复合肥作为马铃薯基肥的生产问题,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农科院薯类中心副研究员罗文彬,远程连线福建省科特派、光泽县发改和科技局副局长黄惠珍,给出有关建议,还通过“慧农信”发送了两种肥料的参考照片。
“多亏了科特派团队的帮助,我还以为5亩马铃薯用2000斤有机肥作基肥就够了。现在才知道基肥下少了,将按专家意见,及时追肥,加强田间管理,实现增产增收。”石城村力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曾立福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它可带动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现代化垫石铺路。”福建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坚义说,“慧农信”正是将人才集合在一个平台中,让广大农户在平台上直接找到不同领域、不同专长的专家、科特派,有效补齐“三农”发展短板。
“打开微信右下角的‘发现’,点击‘小程序’栏目,搜索进入‘慧农信’微信公众号,在‘问专家’模块,输入农业各领域或者输入熟悉的专家姓名,还可以通过筛选、比对找到您所需要的专家,点击‘关注’这位专家,即可连线专家,获得远程技术指导。”赵健说。此外,平台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分析全省科特派选任分布、成效评估等情况,也为科特派选任工作高效运行、智能决策等提供信息化工具。
“平台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推动全省广大科特派入驻、服务,农户遇到的产业技术难题,都可能在‘慧农信’上‘淘’到对口的专家。”李坚义说。目前,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及“慧农信”专家服务领域涵盖果树、茶叶、粮油作物、瓜菜、畜牧等地方特色产业,如“竹荪大王”高允旺、种植业专家叶新、葡萄专家詹小敏、淡水养殖专家薛凌展、林竹专家林振清……
告别“势单力薄”,各路科特派协同“接单”
“肖老师好,七叶一枝花叶片上有发现失绿,可能是什么病呢?”
“有可能是冻害或者除草剂残留的影响,后期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与变化。”
在福建省科特派、福建省农科院资源所肖荣凤的“专家工作室”里,记者看到福建省科特派、福建省农科院资源所苏海兰农艺师的“忙碌身影”。
原来,这个七叶一枝花叶片失绿的问题,来自于一名贫困户。作为中药材专家的苏海兰请教了植保专家肖荣凤,将综合意见回复了该农户。不久前,苏海兰还针对难以解决的七叶一枝花根系生长与土壤容重关系,请教了福建省科特派、水土保持专家罗旭辉。
“‘慧农信’有效扩大了专家服务的覆盖面,不仅让全省的农民都可以对症找专家,还克服了单个科特派‘势单力薄’的不足,让各路科特派在平台上‘集团作战’,协同破解各类产业技术难题。”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余文权说。
据余文权介绍,初步统计,抗击疫情以来,全省科特派通过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及“慧农信”解答农民提出技术问题4144个,推送农时农事注意事项、发表科技服务日志5882篇。该院还在全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现场直播中,向农民朋友介绍“慧农信”有关春耕生产技术远程培训系列课程,推广“慧农信”服务农业的操作要领,让农民不出户即可获得专家团队及时迅速的远程支持。
林岿然表示,下一步,福建省科技厅将组织科技特派员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全产业链科技服务,通过精准对接,为三农发展补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实现新时代新福建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